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含乳飲料不是酸奶 哈爾濱一些商家誤導消費者
2002-09-10 08:40:0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9月10日電 日前,記者接到消費者電話,反映哈爾濱市一些商家、廠家將含乳飲料充作酸奶誤導消費;為此,記者走訪了哈市多家超市和商店,發現許多商場和經營者都在用含乳飲料來打酸奶的『擦邊球』。

    8日,記者在對幾家超市裡的奶品專櫃進行調查後,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銷售人員差不多都是把含乳飲料當成酸奶賣,在很多奶制品的外包裝上,標識誤導現象非常普遍。

    在一家超市調查時,記者向奶品專櫃的營業員稱想買幾袋酸奶,不知那個品牌的好。營業員指著擺放了一排的奶品說:『這些都是。』記者看到,在這五六種酸奶中,有所謂的天然昧、萆莓味、菠蘿味、甜橙味、加AD鈣奶等多個品種系列和花色,都是大號字標出酸奶或酸牛奶,然而仔細一看,旁邊還另有幾個關鍵小宇:乳飲料、飲料等。『這些不全是酸奶吧?』面對記者的質疑,營業員說:『你是不是想買經過發酵的酸奶?』記者佯裝不理解地問:『難道酸奶還有多種制作方法嗎?』記者得到的是肯定的回答。

    在營業員推薦的眾多『酸奶』制品中,記者看到:某品牌酸牛奶的外包裝上注明的成分是:鮮牛奶、白砂糖、乳酸菌;某品牌一品乳在外包裝上有一行小字寫的是活性乳酸菌飲料;某品牌果味酸奶的外包裝上可見一行行小字說明其成分就是含乳飲料;某品牌心爽外包裝上的小字寫的是優酸乳飲料;某品牌鮮樂酸奶外包裝標明的配料是鮮牛乳、白砂糖、乳酸菌;某品牌優酸乳的外包裝上用很小的字標注出『乳飲料』三個字。這些產品大多打著『酸奶』的旗號,但卻不符合國家規定的酸奶工藝要求。

    據業內人士介紹,就配料而言,『酸牛奶』是用純牛奶發酵制成的,屬純牛奶范疇,其蛋白質含量?2.9%;而『含乳飲料』除了鮮牛奶以外,還有水、甜味劑。並且國家標准明確規定,在『含乳飲料』中允許添加少量防腐劑『山梨酸』,但在『酸牛奶』中則禁止使用。『含乳飲料』可分為配制型和發酵型,配制型成品中蛋白質含量不低於0.1%稱為『乳飲料』,另一種發酵型成品中蛋白質含量不低於0.7%稱為『乳酸菌飲料』,都有別於『酸牛奶』。因此酸牛奶的制作要求顯然要比含乳飲料高得多,另外酸牛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含量也遠高於含乳飲料,其營養價值是含乳飲品的許多倍。『酸牛奶』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及活性物質,而『含乳飲料』中很少含有活體乳酸菌。因此酸奶既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在某種程度上人們還把它當作一種保健品,而含乳飲料僅僅是一種飲料。商家正是想借酸牛奶的光,因而在外包裝上一般突出『酸牛奶』,而『乳飲料』這幾個字明顯要小很多。

    就乳酸飲料打酸奶『擦邊球』的現象,一位乳制品公司的負責人稱,酸奶產品和含乳飲料實際上有很大的不同,這表現在營養價值、包裝、價格上,很容易區分。消費者從包裝上就可以看出來,更可以從價格上作出判斷。他還認為酸奶和乳酸飲料有不同的消費群體,各有各的存在價值。

    據道裡區消費者協會楊建輝介紹,他們早就接待過酸奶標識誤導消費者問題的投訴,作為維護消費者權益的部門,他們認為含乳飲料冒充酸奶是個較為特殊的情況,因為它既不同於以次充好,也不同於以假充真,廠商長期約定俗成的慣例造成了執法的難度。

    對於這種標識誤導現象,黑龍江赫昇律師事務所的巴律師認為,當消費者受到廠商和經營者的誤導而把含乳飲料當成酸奶購買時,消費者的知情權就受到了侵犯。他同時建議,在廠家、商家經營缺乏誠信的情況下,消費者只有提高警惕,購買時小心辨認乳制品的成分。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