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新聞背景:侵華日軍細菌戰及其活體實驗
2002-09-18 22:34:31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有關專家繪制的當時被固定在731安達野外實驗場木樁上受實驗者的素描圖。 有關專家繪制的當時被固定在731安達野外實驗場木樁上受實驗者的示意圖。 有關專家繪制的當時731安達野外實驗場入口遺址的示意圖。
  新華網哈爾濱9月17日電(記者高淑華 高廣志 徐宜軍)專家證實,為了實現吞並鄰國稱霸世界的野心,日本 軍國主義者采納了日本軍醫大尉石井四郎『缺乏資源的日本,要想取勝只能依靠細菌戰』的獻計,從而確定了進行細菌戰的戰略,想以最省事的代價,贏得侵略戰爭的勝利。

  為補充其細菌戰爭大量需求,侵華日軍先後在東北的哈爾濱和長春、華北的北京、華東的南京、華南的廣州以及南洋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設立大型的細菌戰基地和工廠,又在我國63個大中城市設立分部和工廠。

  侵華日軍的細菌研究『成果』廣泛用於戰爭中,曾在我國20個省內進行過細菌戰。他們在進攻、退卻、掃蕩、屠殺難民、消滅游擊隊、摧毀航空基地等等方面,無不使用細菌戰,在我國形成了疫病大流行,導致不少中國軍民慘死。

  據統計,有據可查的就有27萬無辜人民死於細菌戰,軍方的死亡人數還沒有統計進去。由於疫病蔓延造成各地流行的,以及形成新的疫源地後造成多年疫病的流行,其死亡人數更是不計其數。

  七三一部隊是侵華日軍設在中國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部隊,也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支細菌部隊,石井四郎於1932年將日本國內的實驗基地轉移至滿洲,在哈爾濱市以南的二背蔭河鎮建立細菌實驗工場,1935年轉移至平房。資料證實,這支部隊在長達12年的時間裡,瘋狂研制鼠疫、傷寒、赤痢、霍亂、炭疽、結核等各種病菌、並在至少5000名中、蘇、朝戰俘和平民的健康人體上,進行包括活體解剖和各種生物菌培養在內的大量慘無人道的實驗。

  七三一部隊通過大量研究實驗,掌握了細菌培植的生產技術,並開始大規模的細菌生產,根據七三一部隊生產細菌的設備計算,他們當時每月可生產傷寒菌800-900公斤,或者鼠疫菌300-400公斤,或者霍亂菌1000公斤,已具備可以將人類毀滅數次的細菌武器生產能力。

  二戰結束前,日軍為消滅罪證焚燒了大部分資料,炸毀了大部分設施,部分資料移交美軍,對戰後西方研究細菌戰產生了重大影響。

  七三一部隊的細菌研究自始至終都是圍繞侵略、征服和屠殺而進行的,他們所謂的研究完全背離了科學的軌道和人道文明的准則,它的歷史是一部充滿血腥的罪惡史。

  近年來,我國專家學者通過多年的調查取證,搜集了大量證據,發現了日軍細菌實驗的『特別輸送檔案』、野外人體凍傷實驗等大量資料,正在逐步揭開這部罪惡歷史的面紗。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