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醫保,『梧桐為何難引鳳凰來』
2002-10-09 11:10:37 來源:黑龍江晨報——法周刊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A、公費醫療,拜拜了您哪!
 
  備受百姓關注的《哈爾濱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已於2001年4月1日施行,至今已1年多的時間。它給哈爾濱的老百姓都帶來了什麼,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嗎?
  市民孫女士是哈爾濱某廠(國企)的職工,過去單位承諾醫藥費可全額報銷或大部分報銷,但由於各單位經濟效益狀況不太好,這種承諾並不能完全兌現。據她講,當時許多職工的醫療費只有幾十元錢,就是這樣,很多人的醫藥費還是長期得不到報銷,藥費票子象寶貝一樣裝一兜,每天拎到單位,生怕哪天突然能報銷了,把自己落下。天天盼,天天希望落空。單位還有相當一部分職工根本就得不到基本的醫療保障。現在好了,社會醫療保險由政府管,對參保單位和個人都是強制性的,企事業單位及職工必須按時繳納醫療保險費,每一位職工只要參保,都將得到有力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
  南崗區市民李女士很有感觸地說:『現在定點醫院的醫務人員服務意識強,態度好多了。不象以前公費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特別少,職工往往只能到一家定點(合同)醫院看病,去別的醫院看病除急診外的費用不給報銷。醫院特傲,「敢於」和患者作斗爭,因為它纔不怕得罪你,我好你得在這兒看,我不好你也得在我這兒看,你要不能忍受,那好,您就自費去吧。沒辦法,為了少花錢,患者沒的選擇,只能「在一棵樹上吊死」。』現在參保職工就醫的選擇范圍的確很寬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醫療機構技術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反過來,又為廣大職工看病就醫帶來更多便利。
  社會醫療保險的個人帳戶由個人每年交納的費用(個人年收入的2%左右)和用人單位交納(工資總額的6%左右)的一部分費用(30%左右)共同組成,存儲到參保人的醫保卡中。這部分資金用於門診急診醫療費用、到定點藥店購藥的費用,雖然相對較少,很多老人這部分費用基本不夠用。但年輕人可不同。他們工資水平較高,身體素質較好,個人帳戶專款專用,用不完可以積攢,對於以後醫療費用也是一種積累。而且可以繼承,還免稅。有年輕人感慨地說:啥錢攢不下,醫療保險的錢能攢,參加醫療保險,就象定期儲蓄一樣,至少不用擔心年紀大了沒錢看病。
  參加醫療保險的重大病患,如腦出血、腫瘤病人,十分擁護醫保,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是醫保救了他們的命。周老師得了胃癌,幸好不是晚期,能夠保住性命,但需要進行胃切除手術,至少得花10000元。這一筆不小的費用,對於家境不富裕,月工資幾百元的周老師無疑是承擔不起的,她和家人商量打算放棄。單位領導知道了她的想法,急忙告訴她,因為她參加了醫療保險,醫療保險中心可以支付很大一部分手術的醫療費用。手術順利做完了,周老師也脫離了危險。的確,醫療保險,為大病患者橕起了『保護傘』!
 
    B、醫保政策,給您的全是掌聲?
 
  然而,醫保政策嬴來的也並不都是一片喝彩。家住道裡區的王女士是哈市某機關的機關乾部,身患高血壓(三期心、腦、腎合並癥),這是一種慢性病。平時不用住院治療,但得天天用藥盯著。去一次醫院,來回路費2元錢,最多能開7天的藥,十多塊錢的藥每次掛號還得花錢。她說,人年紀大了,各種病都找上來了,一般都是些慢性病。高血壓、冠心病……買1盒將近20元的北京降壓靈,只夠吃7天,1瓶單參滴丸,10多塊錢,也就能吃3天,一個月下來,不住院也得花幾百元,個人帳戶的錢在醫院買藥都不夠用。
  醫保政策使老百姓自費醫療負擔重。省裡的醫保政策中對慢性病人還有特殊規定,規定十種慢性病人,每人每年在門診看病可以花5000元,其中個人需要承擔30%,而市裡對慢性病人沒有特殊的規定。患有慢性病的參保人,尤其過去參加過公費醫療或者勞保醫療的人,覺得比以前的醫療費用負擔重了。
  起付標准這個門檻讓一些人左右為難。為了防止參保人『小病大養』,此次還制定了統籌基金的起付標准。個人得先付一部分錢(國家規定,工資總額的1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根據醫院等級規定不同的起付標准,三級醫院900元,二級醫院600元,一級醫院300元),目的是控制統籌基金的使用。舉個例子說,如果在二級醫院住院,花費少於600元,仍然由個人支付,超過600元,600元需要個人自費,600元以上的部分,歸統籌基金和個人按照比例支付。誰都不願意得大病,但現在就是感冒嚴重點,住院點滴也得花幾百元。某單位參加醫保的宋先生得重感冒,伴隨發燒癥狀,怕引起肺炎,就住院治療,在一家一級醫院住院,花了400多元。這400多元,其中宋先生先預付了300元,其餘100多元按照比例,還有10多元錢得自己掏,等於宋先生自費300多元看病,令其哭笑不得。
  某單位退休乾部單老先生談了他對醫療保險的看法:『目前,參加醫療保險的人,身體素質好的,醫保的錢用不了,而真正的病號,醫保金肯定不夠用。』『醫療保險的醫、保、患三方是矛盾著的。醫方是經營性單位,追求效益,想方設法讓患者多花錢。保方得支付大額醫療費用,總琢磨著少往外掏錢,就極盡所能地控制。這樣一來,醫、保的矛盾就集中在了患者身上。患者想盡快治好病,最好能用好藥,而用了好藥後,病是好了,錢得全部自己掏腰包,因為那藥不在報銷之列。』老先生還給記者講了他的一次親身經歷:『今年上半年,我生病住院了,按照報銷的標准,醫生給開的常規藥點滴。住院按照規定有起付標准,達到起付標准後報銷一定比例的醫藥費。老年人用這種藥根本不見效,只能維持現狀。這麼大年紀,自己遭罪不說,家人也陪著受累,索性就自費開真正有效的藥,兩三天就出院了。結果自己花了4000多元。』『給患者用不奏效的藥,對患者待遇不公平,其實對國家醫療資源也是變相浪費。』
  
    C、參保單位,『各懷心腹事』
 
  哈市某私企張總對參加醫療保險十分積極,不但組織工作人員向職工宣傳參加醫保的諸多有利之處,而且企業很快拿出資金給職工辦理醫療保險。記者提出疑問:『這樣一來,企業每年就有一筆不小的支出,您甘心往外掏腰包嗎?』『值得啊,對企業好處也不少。首先,促進了企業的人纔流動。以前國企有勞保,我們企業效益好,給的工資再高,也很少有人願意來。企業人纔只出不進,嚴重影響競爭力。現在的醫療保險制度,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而且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大家現在基本上可以一心撲在工作上。』
  嚴格說來,城鎮所有職工都應該參加醫療保險。但是有的單位效益不好,交不起醫療保險金,有關部門不斷做工作,也還是遲遲不給單位職工參加醫療保險。還有的單位退休的人太多,因為退休的人不用交費,這部分費用就得公家出,但公家支付起來還力不從心,因此暫時無法參加醫保。據了解,目前,退休人員佔三分之一以上的單位職工要有條件控制纔能參加醫療保險,也就是有人想參保卻被拒之門外。
  有些單位效益很好,按照過去的公費和勞保醫療制度,職工醫療費實行實報實銷,年人均醫療費達幾千元。實行醫療保險,單位領導也得參加,不但照樣拿出很多錢,還不能像以前那樣全部報銷醫療費了。這部分人憤憤不平,覺得吃虧了,自己賺錢給別人花。一些企業只給長期職工上醫療保險,而不給後簽合同的新職工上。目前這種現象還相當普遍地存在。現代人法律意識增強,職工就業在簽勞動合同時,大多數人都懂得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出應在合同上寫進醫療保險這一條,並欲監督單位及時交納。『可是,很多單位根本就不給就業人監督交納醫療保險金的機會,他們在合同中只字未提這一條。現在工作這麼不好找,你愛來不來,人多的是,你不來馬上就有人補上。』大學畢業剛剛參加工作的丁某一臉無奈。香坊區一名事業單位的中層乾部李先生講出的一番話更道出了一些單位對醫保政策愛不起來的原因:以他的單位為例,每年如果參加醫保,單位要拿出近30萬元錢參保,而全體職工歷年來醫療費每年的平均值在20萬左右。資金缺口無法解決,政府沒有這筆錢來補貼,自籌又沒有什麼辦法,所以只好放棄參加醫保。
 
    D、定點醫院,『佔了便宜笑不出』
 
  參加醫療保險的職工只允許在定點的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治病買藥,否則,全部自費。作為定點醫院,比不受理醫療保險的醫院患者的來源要多出很多,而且,只要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高,會形成穩定的患者來源。按照這種情況推理,定點醫院的收入要遠遠高於不受理醫療保險的醫院。可是,記者走訪了幾家醫院,發現事實並非如此。據不受理醫療保險的某醫院內部人士講,其實,定點醫院沒有非定點醫院的效益好。例如,藥品目錄規定的藥品價格比較實,少賺一部分錢;像CT、核磁共振等醫療設備使用頻率低,又直接影響了醫生的個人收入等。
  有關部門制定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目錄,對其中的藥品實行國家定價或指導價,要求醫保指定醫療機構的醫務工作者熟練掌握藥品目錄,使醫藥費過高問題得到了改善。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由於省、市藥品目錄的幾次更換,不但增加了定點醫療機構的資金浪費,還給醫務工作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工作負擔。市裡開始沒有制定藥品目錄,要求使用的是國家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接下來,省裡醫保改革後,要求使用黑龍江省省直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黑龍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又制定了黑龍江省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應用操作手冊,要求市醫保使用此目錄。這樣,醫保指定醫院的醫生得記住兩本目錄中的藥品,給他們帶來了不必要的工作負擔。現在,規定統一使用《黑龍江省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應用操作手冊》。當然了,先後買的其他兩個目錄就沒用了,買目錄的錢也就付之東流了。
  醫療保險指定用藥都收錄在藥品目錄中。藥品目錄對指定用藥的通用名、商品名、劑型都有記錄。在有關部門了解到,市衛生局招標采購的藥品必須得用,但有些招標采購的藥品在藥品目錄上沒有,而藥品目錄上的藥品也有一部分不是招標采購的,這樣一來,造成定點醫院無所適從,到底該用哪些藥品,心裡沒了底兒。後經過反復協商,允許醫院把目錄上沒有的藥品報到市勞動局,進行微機調整。
  根據國家醫保制度的相關規定,離休人員、老紅軍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醫療待遇不變,醫療費用按原資金渠道解決,支付確有困難的,由同級人民政府幫助解決。離休人員、老紅軍的醫療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市裡對離休乾部的規定是『定額包乾』。『定額』是指離休乾部的醫療費用按照人頭給撥款,『包乾』是指把離休乾部包給醫院,由醫院管理離休乾部的醫療費用,超過『定額』的醫療費用由醫院承擔。
  據悉,哈市離休乾部醫療定點醫院共七、八家,老乾部大約一萬多人,離休乾部的平均年齡在75歲以上,大多身患幾種疾病,這樣看來,在醫院進入市場後,這些受理離休乾部醫療管理的醫院比其他醫院多了很多『客源』,表面上好象很受『恩寵』,其實不然。老乾部年齡大,患病多,基本醫療需求高,按照標准,現在一般離休乾部(處級以下),財政每年給每人撥款5200元,還得留5%作為調劑基金,到醫院後的醫療費其實就是每人每年4960元。以前公費醫療時,藥品目錄范圍窄,可以控制一部分支出,離休乾部醫療不單拿出來管理,這樣,年輕乾部的醫療費用使用得少,可以幫老乾部背負一部分,然而現在離休乾部醫療保險分離出來,沒有可以『共濟』的,藥品又基本放開,再控制也得超支,沒辦法,只好醫院承擔。
  《法》周刊記者了解到這樣的事,一個某企業的離休乾部有病沒病總來醫院,好象生怕醫院把錢貪污一樣。醫生勸其節省點醫療費用,他對醫生大聲宣稱:我們領導說了,錢都給醫院了,五萬塊呢,你就可勁去醫院開藥吧。醫務人員對此很無奈?在他們看來:有些企業不能正確引導職工合理使用醫療費用,有人問到他們醫療費用的事,就把職工支到醫院。五萬塊錢可是一直到生命最後,不用說浪費,就是省著花能不能夠用還不好說呢。
 
 
  我國的公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制度是50年代初建立起來的,它在保障職工健康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曾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天,這種醫保制度已暴露出太多的問題。比如,醫療費用增長過快,職工醫療費用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同期財政的增長速度;職工看病不方便,有的職工醫療費長期不能報銷;醫療費浪費嚴重;保險覆蓋范圍小等等。改革醫療保險制度,勢在必行。
  國務院1998年12月下發實施了《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據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廳長秦玉德介紹,黑龍江省的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仍然偏低,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有332萬職工參加醫療保險,參保率僅為53.7%,還有相當數量的城鎮居民未能進入醫療保險;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不完善、個人負擔過重問題依然存在,受各地財力和醫保基金支橕能力制約,各地對解決困難企業參保和弱勢群體基本醫療缺乏有效的措施和辦法。許多人因為沒生病,就覺得醫療保險與己無關,好象參加醫保只是那些生了病的人的『專利』,但這的確錯了。
 

責任編輯:連冬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