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兒童的第一『殺手』為意外傷害
2002-10-22 13:32:0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0月22日電8個月大的男嬰從床上掉進開水鍋,燙傷面積佔全身的60%;9歲的男孩從樹上掉下,樹枝穿透了睾丸、尿道;10歲小學生穿越馬路,被兩輛爭道搶行的汽車擠死……

    一起起令人意想不到的傷害悄然逼近兒童。

    哈醫大二院兒外科副主任張旗濤教授指出,『兒童意外傷害』是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對兒童健康和生命造成的損害,它包括窒息、溺水、車禍、中毒、燒傷、燙傷等。中國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極易致傷、致殘甚至致死的意外事故,會給孩子生理和心理、家庭乃至社會造成嚴重損害。

    兒童意外傷害頻發

    記者在哈市兒童醫院、哈醫大一院、哈醫大二院、省醫院等醫院了解到,意外傷害是兒童就診的主要誘因。病情嚴重者有的留下了後遺癥、有的不治身亡。

    兒科專家介紹,意外傷害已成為世界各國0?14歲少年兒童的第一『殺手』,中國兒童死亡原因中26.1%為意外傷害,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10%的速度上昇。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兒童死亡中每4人就有1人是因意外傷害事故造成,超過了因傳染病、營養性疾病和兒童惡性腫瘤所造成的死亡率。

    類型不盡相同

    兒童意外傷害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地區差異和年齡特征。

    調查顯示,南方兒童意外傷害的前三位死因是溺水、窒息和車禍,而北方兒童更多的死於窒息、中毒和車禍。城市兒童的首位意外死因是車禍,農村則為溺水。1歲以內嬰兒多因窒息死亡,1?4歲兒童常死於溺水,5?14歲兒童則以車禍為主要死因。

    暑期是兒童意外傷害多發期,這是由於家長因工作無暇分身,對許多兒童疏於看管。提起死去的兒子,哈市劉某夫婦至今仍難掩悲痛之情。1999年暑期的一天,劉某夫婦因工作脫離不開,將只有10歲的兒子明明獨自留在家裡,並再三叮囑,不要出門。接近中午時分,一名同學打來電話,約他還有幾個同學到江邊去玩。當時天氣很熱,同學們脫下衣服到水中玩耍,明明不慎溺死江中。事情發生後,明明的母親悲痛欲絕,精神受到了嚴重刺激。

    誘因無處不在

    哈市兒童醫院外科主任李懷寧指出,意外傷害發生得很突然,難以預見。可以說,意外傷害的危險因素幾乎無處不在,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兒童生性好動,對於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強,生活經驗不足,防范能力較差,這是兒童容易遭受意外傷害的主觀原因,也是主要原因。今年9月,一名小學生到親屬家玩,看到滿院的果樹,淘氣的他按耐不住,爬到樹上摘果子。不料,他失足從樹上掉下來,一個樹枝插進陰囊,穿透了尿道。事情發生後的第二天,這名學生被家人帶到哈醫大二院兒外科救治,急診科副主任張旗濤為患兒施行了手術。

    研究表明,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的場所是家中、學校、游樂和體育場所,以及在途中。不久前,一名兒童在家中夠東西時,從板凳上摔下,地上一枚圖釘恰巧紮入兒童後腦部。事後,兒童到哈市兒童醫院就診,醫生取圖釘時,發現圖釘穿過了硬腦膜。由於發現和處置及時,意外幸未釀成嚴重後果。

    兒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對交通標志辨別不清,對交通狀況缺乏判斷力,加上有些家長在遵守交通法規方面做了壞榜樣,使兒童成為交通事故的易發人群。

    兒童喜歡爬高,身材又較矮小,有的建築物由於陽臺、門窗、樓梯缺少齊全的保護裝置,導致孩子從高空跌落。有的家長外出時將孩子反鎖家中,孩子出於恐懼,冒險從陽臺或窗口翻出,結果釀成悲劇。

    游泳給兒童帶來樂趣,也潛藏著風險。年紀較小的溺水兒童往往是在水邊玩耍時失足落水,而年齡較大的孩子則常常因為游泳時滑入深水區或腿部抽筋而溺水。如果救治不及時,兒童會因大腦缺氧而留下智力減退等後遺癥,甚至導致死亡。

    兒童了解世界,除了用眼看、用手摸,還喜歡用嘴嘗,因此誤服也是意外傷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十一』期間,哈市兒童醫院曾救治了十餘名吃了異物的患兒,其中一名患兒吃下母親衣服上的一個銅制裝飾物,由於裝飾物所處的位置特殊,醫生只好切開氣管將異物取出。一位醫生稱,從玩具零件、紐扣、筆帽、圖釘,到老鼠藥、農藥、外用藥,乃至膠水、汽油、水銀、強酸、強鹼等,兒童誤服的東西可謂五花八門。

    看著裹著五顏六色糖衣的藥丸,有的孩子便一把一把地當作糖豆吃,直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纔被家長發現,急急送往醫院洗胃。有的孩子口渴,以為家長放在角落裡的礦泉水瓶裡裝的是飲料,拿起一飲而進,殊不知喝的是農藥。花生米、瓜子皮、果凍等食品是低齡兒童的危險品,有的孩子吃時往往囫圇吞棗,結果造成氣管堵塞,甚至窒息死亡……孩子在家裡難以照顧周全,即使在有專業人士看護的幼兒園和學校也並不安全。食物不潔,引起中毒;課間活動時,打打鬧鬧、推推搡搡,結果摔傷了腿,磕破了頭;上體育課時,不小心撞折了胳膊,磕落了牙齒……

    一位住在哈醫大二院的患兒的家長懮慮地說,處處有隱患,事事有危險,到底怎樣纔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不久前,她的孩子在回家的路上,被飛馳而來的車撞成重傷。

    意外傷害預防為主

    讓兒童遠離意外傷害,專家一致強調預防為主。

    哈市婦幼保健院院長孫冬韋認為,大多數意外傷害事件多是由於不當心、麻痺大意引起的,並非不可預防、無法控制。只要家長和老師們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安全管理和監護,許多兒童的意外傷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有關專家指出,家長要把家裡的藥品、有毒物品、銳利物品,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地方,可避免孩子誤食中毒、切割致傷;嚴格保管零碎雜物,禁止孩子在奔跑或講話時進食,以避免異物進入兒童氣管導致窒息;孩子睡覺時衣被不蓋過頭部,不使用松軟的枕頭,可消除睡眠環境中的潛在危險;家電的電源線不亂接亂拉,可減少觸電事故的發生;陪孩子上街時,家長言傳身教,遵守交通規則,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有效防范兒童意外傷害,需要全社會的通力合作。在這方面,美國的經驗值得借鑒。

    成立於1987年的『全美兒童安全組織』,是美國惟一一個專門致力於防范兒童意外傷害的全國性組織。該組織通過與政府機構、企業、基金會、協會等其他團體的共同努力,利用多種媒體教育家長、法規制定者、教師、消防工作者、警察、運輸工作者及其他關心兒童安全的人們,引起社會對兒童意外傷害防范的關注,14年來,美國14歲以下的兒童意外傷害降低了37%。

    以兒童安全法令和規范為例。美國10年前只有一個州有兒童騎自行車必須戴頭盔的法令,如今已有15個州和更多的社區要求兒童必須戴頭盔騎自行車,這使美國兒童因騎自行車碰撞致死率降低了40%。1994年,美國消費者用品安全委員會頒布了強制性法令,要求一次性和新穎的打火機必須是兒童不易打火的。自條令頒布後,兒童玩打火機的比率降低了42%,由玩打火機引發的兒童死亡和傷害分別降低了31%和26%。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