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0月31日電香坊區威朗小區75歲居民董生1996年搬到該小區。當時小區花壇中沒有一朵花,每當有風刮過,土便刮得到處都是。老人從花市買來6種花籽種在花壇中,當年夏天,盛開的鮮花將小區裝點得格外美麗,引來許多居民觀賞。
那以後,每逢秋季老人便到處搜集花籽:與老伴在街上溜達時發現漂亮的花草便將花籽采下;在其它小區花壇中尋找『爬山虎』、『芍藥』等自己沒有的花籽;從賓縣親戚家要來我市較少見的『雙葉季季草』、『玫瑰』等花籽。
為保管花籽和根莖,老人沒少費功夫:他親手縫制了20多個大布口袋將晾乾的花籽放在口袋中;每年10月份前後將『地瓜花』、『美人蕉』、『劍蘭』等根莖挖出晾曬後,用塑料袋包好放在紙殼箱中保存。每到冬季,他家屋內要擺20多個裝根莖的紙殼箱。為防止根莖被凍壞或受熱腐爛,他每天用溫度計測量室內溫度並隨時調整。
每到春季老人最繁忙,他要將30多個品種的花草分別栽在小區的3個大花壇中,並每天為其澆水、拔雜草。每到夏季,小區居民便圍在花壇周圍聊天,盛開的花朵吸引來遠近群眾參觀。
在老人影響下,他的老伴和兒媳一有空也到花壇中種花、澆水。不少居民也主動為花澆水,一樓住戶還從自家接出水管。居民王大媽還主動承擔起為小區第4塊花壇種花的任務。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