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北京11月12日電題:抓好教育創新 建設一流大學——十六大代表李生談發展高等教育
這幾天,十六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李生已經寫了幾十頁的筆記,江澤民同志在報告中說,『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和培養人纔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和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纔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纔。』結合報告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十六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李生深有感觸地與記者談起了抓好教育創新,發展高等教育,建設一流大學的問題。
李生認為,高校要進行教育創新,首先要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前提下,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和調整辦學思路。要具有超前意識,放在世界大環境中考慮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機遇,開拓進取,與時俱進。高校要進一步做好傳播知識、發展知識、應用知識的作用,要培養一流人纔、創造一流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會服務。
其次,高等學校要不斷地進行體制創新和機制創新。高等教育應該本著鞏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素質、加速發展的原則搞好校內工作,要健全競爭、評價、監督和激勵機制,進一步深化校內管理體制改革,特別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據李生介紹,在用人制度上,哈工大幾年前就提出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實現了人纔共享。此外,他們還提出了『以人纔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質量求發展,以貢獻求支持』;『花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用社會的錢辦校內的事』等口號,努力發揮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努力塑造『尊重勞動、尊重實質、尊重人纔、尊重創造』的風氣,鼓勵人們乾事業,支持大家乾成事業。
李生說,高等學校的教育創新,還要深化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應該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積極開展個性化教育,大力推進因材施教,培養優秀拔尖人纔,培養具有超前意識、合作精神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未來『社會人』、『世界人』。要努力創造讓知識分子充分發揮聰明纔智的工作、生活、社會、人際和學術環境,給他們一個公平競爭的空間、自由寬松的氛圍。
報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奮斗目標,而這必須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人纔資源是第一資源』這兩個『第一』作為前提和保證,只有以科技和教育作支持,纔能真正實現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作為科教興國的主力軍,高校應當也必須響應十六大的號召,積極抓好教育創新,為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更大的貢獻』,李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