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27日電 在其他城市迅速成長為融資主渠道的典當業在哈爾濱卻難成氣候,近四十家典當行絕大多數都處於『半休克』狀態,生意一蹶不振。
典當行一片『嘆息』
11月26日,記者在哈市道外區靖宇街、南崗區革新街一帶的三四家典當行看到,每一家典當行都是門可羅雀,室內除了工作人員,很少有顧客光顧。南崗區一家已成立近十年的典當行負責人說,他應該是哈市典當業的元老之一,可成立以來生意一直不見起色,萬元以上的大單很少出現。今年冬天更是陷入谷底,有時一天之內連一個諮詢電話都接不到。偶爾來一個顧客拿來的也是『死擋』,早已過時的高檔服裝或是樣式老、成色舊的金銀首飾。
哈市目前的典當行大約有三四十家,按照哈爾濱的城市規模及這些典當行的布局,典當業的發展可謂恰到好處。在北京等城市,典當業的年交易額高達二十多個億,市民、中小企業融資變現的首選方式就是『當』。
典當業有兩大軟肋
26日當日,記者接連諮詢了四家典當行,稱急需一筆二十萬元左右的現金,通過哪種方式可以馬上拿到。四家典當行均拒絕了記者以銀行存單、國債、股票為抵押物的要求,並且提出低於二十萬元的房屋、十多萬元的汽車都不能被納入『當品』范疇。如以房屋為抵,想拿到現金怎麼也得等到十天以後。
一位業內人士說,業務項目單一,靈活性不強,加之外部市場環境的限制,正是這兩條軟肋制約了典當業的發展。
據了解,在其他城市,車、房等不動產,有價債券、存單等動產,甚至於發明專利都可以作為抵押物押給典當行。抵押、評估、變現等全套手續最快時一天就能辦完。而哈市典當業卻普遍存在業務項目單一,小單不願接、大單接不了的問題。受到各個管理部門的限制,不動產抵押業務在不少典當行幾乎還是空白點,動產變現的速度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快起來。而且,不論是市民,還是企業,缺錢時很少想到可以走『典當』這條路。典當業若想擺脫目前的『半休克』狀態,必須內外『兼修』,一方面擴大知名度,在外部經濟環境不斷改善的同時盡快贏得市場;另一方面及時『充電』,豐富自身的服務內容,不能永遠停留在原始當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