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伊春12月2日電題:讓青春重放光彩:伊春團市委幫扶下崗青年再就業紀實
今年10月,在共青團全國促進青年再就業工作會議上,伊春團市委被共青團中央、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幫助青年創業計劃』優秀組織單位。
幾年來,伊春團市委幫助、扶持國家級青年興業領頭人7人,省級青年興業領頭人18人,市、縣級青年興業領頭人137人,並使全市18600名下崗青工中的16612人實現了再就業。指點迷津
前些年,在『鐵飯碗』的傳統觀念影響下,伊春市『山上有活沒人乾、山下有人沒活乾』的現象相當突出。於是,轉變青年就業觀念,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便成了伊春團市委的首要工作。
為此,伊春團市委共在《伊春日報》開設了12期專版,發表討論文章68篇。同時,召開座談會、報告會10場次,組織勤勞致富創業明星深入20個林場(所)巡講。他們還樹立了『十佳青年創業明星』、『百名青年創業者』、『青年再就業明星』等一批典型,在《伊春日報》上宣傳報道。這其中有:下崗後艱辛創辦公司,現年產值超千萬的市創業明星謝忠民;開創全市第一家私營企業參與國有林管護經營,並安置400多名下崗青年再就業的市十大傑出青年高春;從外貿公司下崗後,發揮自身知識優勢,創辦全市首家英語學校,安置待業青年60餘人的創業明星李玉英等。這些工作,使廣大青年深受教育,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走向勞動力市場。伸出援手
找到『飯碗』,並不等於能端牢『飯碗』。伊春團市委首先從讓下崗青年具備真本事入手,共舉辦木工、木雕、木刻技術培訓班21期,培訓青工1700餘人。同時,采取聯合辦學方式,團市委參與全市下崗職工職業技能廣播電視遠程培訓工作,由各縣級團委組織集中收看,使培訓覆蓋了全市各鄉(鎮)、林場(所),參加學習的青年達2萬多人次。此外,全市團組織還舉辦烹飪、微機、財會、裁剪、美容美發等專業技能培訓班53期,培訓下崗青年7568人,有90%的人獲上崗證書。
與此同時,伊春團市委開始了大力培養青年興業領頭人、建設青年產業示范基地的工作。目前,全市已有市、縣級青年興業領頭人137人,省級青年產業示范基地16個,市級30個,縣級100個。其中,年產值十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的基地已達50餘個,直接、間接地使1萬餘名下崗青年實現再就業。
伊春團市委還與市各有關部門協調,為青年再就業提供政策、資金、宣傳等幫助,僅2000年,就為青年興業協調貸款300萬元。春華秋實
今年35歲的李洪財,是鐵力市年豐林場的一名下崗工人。幾年前,他走上了自費營林的道路。在當地團組織及政府幫扶下,他植樹於山野,歷盡艱辛。至今,他已擁有4公頃的自育苗基地,每年可培育樹苗120萬株,可供栽種200公頃林地;擁有自營培育管護林200公頃,植樹70萬株,每株按現值3元計,總值約200萬元。
下崗青工李建軍,原是新青林業局湯林林場職工。他栽培木耳至今已有4個年頭。在當地團組織和黨委、政府扶植下,他的木耳生產已成氣候,固定資產已達20多萬元。李建軍告訴記者,他於林下擺放木耳菌袋20餘萬袋,年產乾木耳7000公斤,產值合計人民幣約25萬元,還使20名下崗職工實現了再就業。
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實現再就業的16612名青工中,已有7586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