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12月4日電日前,黑龍江大學新聞系教師蘇寶華等12名老知青相約來到闊別28年的望奎縣恭六鄉乾三前村白家屯。一臺臺現代化的農業機械,一棟棟城市化標准住房,一應俱全的農業科技書、報、雜志……眼前『陌生』的一切令他們興奮不已。
白家屯距村上1.5公裡,有千畝良田,現居住著4戶農民。1985年,農民潘玉憲、廣德貴、劉志君、關來福來到這兒,一呆就是17年。17年,他們用汗水澆灌出現代化『田莊』。
『種地也得種出個名堂』,『田莊』四『老板』種地不靠老一套,盯上科學種田。從選種到機械化作業,用的是先進的,挑的是管用的。11個大豆品種,早、中、晚熟一應俱全,全是高產,畝收入比普通品種多100元;幾年來,他們共投入20多萬元,購進了播種機、噴藥機、割曬機、打豆機……整地、播種、施肥、噴藥、收割……清一色的機械化;豐產素、滅蟲藥、除草劑清一色進口;科技報、農村報是他們手中的『寶貝』。
有付出總有回報。鄰近村屯農民相中了他們的種子,紛紛前來購買。去年,僅潘玉憲一家就出售種子1.5萬公斤。幾年來,『田莊』靠賣豆籽一項收入就達40萬元。機械化作業換來的是高效率,自己活不夠乾,他們就開著拖拉機到鄰近村屯賺『外快』。機械化每年可給『田莊』帶來7.8萬的效益。他們還變廢為寶,用豆皮養起了黃牛,目前已發展到40多頭,每年收入三萬多元『手拿把掐』。
幾年來,『田莊』四『老板』靠種地手裡都掐個幾十萬元。1994年,『田莊』投入4000元錢接上了照明電;1997年,每家蓋起了三間半的大磚房;去年,劉志君買進了『城市獵人』吉普車,以備進城之用,還在鄉裡買了房子,以便孫子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