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5日電題:財政專項儲備借款『潤滑』煤礦枯木逢春資金『加轉』
告別磨賬方式,進行現金采購,大幅降低采購成本。今年,一個新詞——財政專項儲備借款,如一股清泉,使煤礦企業枯木逢春
從5月份開始,黑龍江省首筆6000萬元專項儲備借款,分別注入到雙鴨山、七臺河兩個礦業集團。截至9月底,該項資金在雙鴨山礦業集團已周轉1.25次,在七臺河礦業集團已周轉1次,其綜合效益遠遠超出原來的預期。
黑龍江省四大煤礦,由於『三角債』等原因,長期延續著以自己的產品換取所需物資的采購方式。這種采購方式的成本比現金采購平均高出30%左右,而且負面效應十分明顯:企業資信程度下降,采購物資的質量難以保證,物資供應渠道不穩定,企業物流秩序混亂,采購環節的監控難度加大。
省財政的專項儲備借款,如一縷春風,吹開了『磨賬』采購的死結,企業采購成本大幅降低。在這幾個月的運作中,雙鴨山礦業集團采購價格的降幅最高為58.8%,平均為29%,僅5?8月,雙礦集團就節約采購成本1217萬元;七臺河礦業集團兩個月就節支1579.26萬元,比磨賬方式降低采購成本37.71%。
為保證資金使用的安全有效,省財政廳與兩家企業簽訂了財政資金的借款合同,明確規定借款利率、每年周轉次數及還款期限。資金在企業內部封閉運行,外部專戶存儲,企業在提出資金需求並附采購清單後,方可提取資金。一個循環結束後,要確保資金再流回財政專戶,如有風險,省財政可從企業退庫資金中予以抵扣。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兩個礦業集團正以財政專項儲備借款為契機,對企業內的物資供應體系、采購方式及作業流程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和調整,為企業下一步實施科學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礎。
目前,省財政廳和有關部門正在著手研究,准備進一步把解決煤礦企業磨賬采購同探索建立現代物流體系結合起來,把財政借款同銀行貸款結合起來,提高物資采購中的信息化程度,以促進煤炭企業磨賬問題的最終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