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竇愛芹資助的張樹榮(右2)、徐一彪、李海明3名特困生在全班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
|
|
竇愛芹每當下課後,都要把廢棄塑料瓶收集起來,這已經成了習慣。 |
|
東北網哈爾濱12月14日電 延壽縣第一中學的女教師竇愛芹,靠撿廢品掙錢來助3名特困學生。她的愛心行動激勵著周圍的人們。
關愛特困 絕不讓一個孩子輟學
已過不惑之年的數學老師竇愛芹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數學系,從教20年,曾獲得省勞動模范、省優秀共產黨員和縣十佳教師等光榮稱號。2001年她擔任了高一(8)班的班主任。
班裡有3名特困生。徐一彪是孤兒,父母在他讀初中一年級時相繼病逝,與70多歲的爺爺住在一起,生活由姑姑資助。另一名特困生李海明也是孤兒,他3歲時,家中發生煤氣事故,父母均中毒身亡,幸虧他爬到門邊,被鄰居發現後送到醫院救活。張樹榮母親有嚴重的類風濕,常年癱瘓在炕上,他的姐姐又考取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全家只靠父親支橕,生活也很困難。
一天,竇愛芹讓生活委員傘志偉把徐一彪3個人在食堂就餐的打飯卡收上來看看,發現卡上的錢所剩無幾。盡管這個月竇愛芹的丈夫心髒病發作了幾次,正面臨著家庭財政危機,可她還是在每個卡上注入了100元錢。然而,傘志偉卻告訴她:『老師,也許這卡對徐一彪已經沒有作用了。』『為什麼?』竇愛芹疑惑地追問。『他晚上在宿捨裡總提起退學的話題。』『學習好好的,退什麼學?』竇愛芹更加不解了。『我倒是問過,他沒有說』。竇愛芹心情沈重起來,她立刻找來徐一彪了解情況。
原來,徐一彪的姑姑是搞個體營運的,近來出了車禍,貨車報廢了,經濟損失超過12萬元。按徐一彪現在的成績,將來肯定能考進不錯的大學,可姑姑實在沒有半點辦法供他讀書了。
望著眼前的少年,竇愛芹心中湧起一股憐惜之情,她立刻忘記了自家的困難,脫口說道:『你成績這麼好,千萬不能半途而廢,要堅持讀完高中考大學。生活問題,老師來想辦法。』
徐一彪走了之後,竇愛芹卻犯起愁來。她月收入1300元,按說這樣的收入在縣城裡也算小康水平了,但她丈夫1983年患了心髒病,不能從事體力勞動,而且經常犯病,兒子又在東北農業大學讀書,家庭開銷本來就很大,還要幫助3個特困生,一份工資八下扯,早已是捉襟見肘,如今更要加大對徐一彪的資助,錢從哪裡來呢?
『收破爛嘍!』 那聲吆喝點醒了她
竇愛琴一連數日都在想:業餘時間乾點什麼掙錢資助孩子呢?
那天,午休後上班的途中,一個收廢品的人邊敲擊著空塑料桶邊吆喝著走在她前面,到了校園門口,收廢品的對門衛說:『學校操場上那麼多廢舊礦泉水瓶子,我去撿來,就當給你們打掃衛生吧。』
目睹這一情形的竇愛芹受到了啟發:把學校裡的廢紙和礦泉水瓶子撿起來,賣給廢品收購站,這倒是個不錯的掙錢門路。當這個想法在心頭形成的時候,連竇愛芹自己也被嚇了一跳———知識分子撿破爛?為了幫助這3名有出息的孩子獲得學習機會而撿破爛算不得丟人;再說撿破爛可以促進可回收垃圾的循環,減少環境污染。同時,還可以通過自身的行動,培養孩子們勤儉節約的美德。
這天上班,竇愛芹帶上一個大編織袋,一套工作服,一副手套,一個口罩。午休時,她換好穿戴之後,就在操場上撿了一陣廢品。如今的學生們大都帶著礦泉水或者易拉罐飲料上學。第一周,她就撿了滿滿一大袋子塑料瓶和一大袋子廢紙,她與傘志偉一起把廢品送到了回收站,居然賣了39元。她讓傘志偉把錢分成3份,給3名特困生續到打飯卡上。
竇愛芹不再滿足於校園這個小空間,把撿廢品的領域擴大到校園以外。每天下班,她換上工作服、戴起口罩,一路撿著廢品回家。
盛夏的周日,徐一彪幾同名學復習完功課,就去找竇老師。走到一條偏道上,只見竇老師正在前面一個垃圾堆裡用鐵鉤子翻找著。剛一走近,一股刺鼻的惡臭就迎面向他們撲來。竇愛芹連忙阻止他們:『快退回去!你們沒戴口罩。』
3名少年後退著,淚水伴隨著後退的腳步刷刷地流淌下來。徐一彪抽泣著說:『原來……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撿廢品來資助我們啊!』
從此,這3名特困生的學習更加刻苦,成績名列前茅。
愛心如潮 眾人拾柴火焰高
竇愛芹的行動在學校和社會上都引起了良好的反響。
一位副校長有個病人家屬,按照醫囑,每天必須飲用礦泉水,過去,他總是把廢礦泉水瓶順手扔到垃圾堆裡去,自從知道竇愛芹撿廢品助學的事情後,他就把廢礦泉水瓶積攢起來,定期給竇愛芹送去。他對竇愛芹說:『你正在做著一件最有意義的事情。撿廢品不僅能給貧困生以資助,還能向世人證明愛心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依然存在。』
同學們也都把幫助徐一彪等3位同學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有一位女同學家境富裕,當她得知竇愛芹的感人事跡後,就把家裡的舊衣服找來送給老師轉交給3名特困生,並囑咐老師,不要讓同學知道是她捐的。
高三學年的班主任梁玉霞老師,除了堅持把家中的廢品積攢起來送給竇愛芹之外,還在本班學生王穎家中發生意外之後,主動幫助學生妥善處理喪事,最後促成了校園愛心基金會的成立。
如今,在延壽縣愛心的涓涓溪流正在匯聚成江河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