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8日電把自己家用過的東西或多餘的物品拿到跳蚤市場去賣,又在跳蚤市場選購需要的商品,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那可真是舒心的事。
前不久,記者在道外區北十四道街至十六道街跳蚤市場上看到,利用雙休日到這裡趕場的人真不少。從日用百貨、家用電器到裝飾品、土特雜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進入這個市場的商品價位都比較低,一個小巧玲瓏的『銀碗』,喊價纔30元;一串做工精細的『水晶項鏈』,10元就可買到;一個古色古香的銅茶壺,要價110元。業內人士說,只要識貨,就能在跳蚤市場淘到真金。上至收藏家,小至市民甚至民工,都喜歡到這個市場尋找所需要的商品。
雖然跳蚤市場受歡迎,但哈市規模較大的跳蚤市場只有一個,近千平方米的場地、百餘個攤位難以滿足人們強烈的交易欲望。
一到雙休日,趕赴道外跳蚤市場趕場的人特別多,據介紹,最多時,場內場外交易人數達兩萬多人次。狹窄的跳蚤市場根本無法承受人流的重負,大量的人流只好擠向市場外的路邊和背街小巷,給行人和交通帶來不便,塞車現象經常發生。
據業內人士介紹,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跳蚤市場都很發達。我國的一些大城市,也很注重發展跳蚤市場,北京就有3個跳蚤市場。哈爾濱這種規模的大城市,僅一個面積偏小的跳蚤市場,不能和城市市場功能完美配套。
由於道外跳蚤市場難以承受交易重任,給市場管理帶來難度。有些不法商販還將一些三無產品拿到市場上進行銷售,一些過期藥品甚至公然出售。
哈工大博士研究生楊承認為,管理好跳蚤市場首先要治本,要妥善解決好爆場的問題。在現有基礎上,結合城區建設,對跳蚤市場進行擴建可能是最好的辦法。短期內,對於現有的跳蚤市場一方面要加大市場宣傳力度,盡快在交易者中樹立法制觀念;另一方面在交易者最多的雙休日劃出一定的室外場地,進行集中管理,這也可暫時緩解場地不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