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8日電2001年至今哈爾濱市共發生環衛工人被撞事故85起;街路機械化清掃率僅為26.7%;環衛車輛『超期服役』;哈爾濱環衛事業期待關注。
(一)
清晨4時,當人們還在睡夢中,環衛工人黃金就已在大街上忙碌了。從霽虹橋到經緯頭道街一段的路面,他徹底清掃了一遍。兩個半小時過去了,隆冬寒天,黃金卻乾出了汗。
每天,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全市6874名環衛工人緊張工作著。3574萬平方米的路面在他們的汗水下變得整潔亮堂起來。當人們走出家門,看到的是一個清新的世界。
環衛工人那一雙雙布滿老繭的手裝扮著我們這個美麗的城市,而他們卻在透支著自己的體力。在各主要路段,除早晚清掃外,環衛工人還要實行全天保潔。目前,哈市環衛工人人日均清掃面積為6700平方米(按清掃工人人數計算)。伴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區面積的擴大,街路的拓寬,環衛工人日均清掃面積也隨之增加。據了解,國家建設部規定,清掃保潔人員日均工作量為5000平方米,屈指算來,哈市保潔人員的工作量高於這項規定的34%。
黃金摘下厚厚的圍巾和記者攀談起來。他說,工作苦點、累點倒沒什麼,最擔心的是安全沒有保證。
近年來,市區主乾道進一步拓寬,高架立交橋越建越多,大大緩解了市區交通的緊張狀況。然而,由於車輛行駛速度加快,環衛工人被撞傷亡事故逐年增加,呈現上昇趨勢。據統計,2001年至今哈市共發生環衛工人被撞事故85起,死亡9人,傷殘76人。
大街上移動著的一個個黃色馬甲在發出安全召喚。
(二)
在哈爾濱的大街小巷,偶爾可見道路清掃車在工作,人們往往投去新奇的一瞥。道路清掃車還是難得一見的景致。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按照國家建設部的規定,到2000年,大、中城市的機械化清掃率應達到40%。當時哈市只有18臺道路清掃車,機械化清掃率僅為8%。為了減輕環衛工人的工作量,今年,市政府投入了1100餘萬元,購進了30臺新型道路清掃車,使哈市機械化清掃率提高到26.7%。但與國家建設部的規定仍有一段距離。
環衛車輛嚴重老化是環衛工作的另一個不和諧音符。據統計,哈市日產生活垃圾3500噸,環保部門現有287臺垃圾清運車和74臺糞便清運車,其中27.5%的垃圾清運車和47.3%的糞便清運車超期服役,由此造成部分區域在規定時間內不能完成清運工作,垃圾堆放時間過長,嚴重影響街路的衛生質量。
專用車輛不足,路面清潔難以達標。在傳統的街路清掃和垃圾清運過程中,易產生二次污染現象,為了減輕污染,提高空氣質量,哈市提出了實行水衝作業的要求。目前全市有9臺灑水車,其中已有4臺超過報廢期限。在垃圾清運方面,雖然購進了64臺垃圾壓縮車,但面對大量的生活垃圾,也只能是『小馬拉大車』超負荷運行,因而耗油大,機械磨損大,造成車輛使用壽命降低。
(三)
在采訪中,一些環衛工人和許多市民對哈市環衛事業的發展提出希望。哈爾濱理工大學教師吳秋鳳說,樹立全民環保意識迫在眉睫。如果沒有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我們這座城市將被大量的垃圾淹沒。應該大力宣傳環衛事業,讓市民認識到環衛事業不是環衛工人自己的事,是全體市民的共同事業。市民需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愛護我們的家園。有環衛工人建議,強化環境衛生管理。對亂倒垃圾,不服從管理者,應給予罰款處理。對毆打環衛工人者除罰款外,還要責成代替被打的環衛工人來完成其清掃工作,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省糧食局工作人員王宏說,最好研制出一種輕便明顯的警示標志,及時提醒駕駛員減速行駛,注意安全。環衛工人自我保護意識也要提高。工作時注意觀察車輛的行駛情況,盡量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也有市民說,要盡快脫離以人工清掃為主的落後作業方式,市政府應加大對環衛事業的投資。如果資金不足,可采取單位自籌、職工集資和社會團體捐助等多方融資的方法來解決。
環衛工作期待全社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