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3日電近日,在黑龍江省口岸城市綏芬河漫步,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俄羅斯商品、大街小巷的俄語牌匾、金發碧眼的俄羅斯客商;聽到的是俄語的寒喧聲、交談聲、叫賣聲,還有俄羅斯人生硬的漢語對話,讓人分不清這裡是國土還是異國他鄉。
享有『國境商都』美譽的綏芬河市,上世紀初曾因美、英、俄、日、朝等18國商人在這裡通商而聞名。1992年,綏芬河實施沿邊開放後,這座邊陲小城再次隨著口岸貿易的興旺而發展。在此從事邊境貿易、涉外旅游、加工業、服務業的外來人口已達5萬人,超過當地人口;而每天從符拉迪沃斯托克、烏蘇裡斯克等俄羅斯遠東地區入境的觀光、購物的游客及客商達2000多人,長期在綏芬河學習和經商的俄羅斯人有300多。
在綏芬河,俄語是人們經商創業的必備工具,會俄語方能生存發展。所以,俄語培訓10年熱度不減。如今,不論是公務人員,還是賓館、飯店、服務業人員,市場的小商小販,大都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公安局還開通了俄語『110』。開放伊始,當地人用翻譯、打手勢與俄羅斯客商洽談生意的尷尬場面已成為歷史。近一半的人會說俄語,使綏芬河成為國境線上的一座『俄語城』。
綏芬河興起俄語熱的同時,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年輕人對學習漢語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開辦漢語學習班的廣告遍布街頭;烏蘇裡斯克師范學院的漢語系學生班班爆滿;還有許多人請中國人做家教,學習漢語。在綏芬河市翻譯學校就讀的留學生達尼爾和阿列霞說,學習漢語,到中國就業已經成為許多俄羅斯年輕人的追求。目前,還沒有畢業的達尼爾和阿列霞,已被綏芬河市兩家公司聘請,實現了當翻譯的夢想。
綏芬河,漢語、俄語的相互交融,不僅促進了兩國的經濟貿易,也傳播了兩國文化,成為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