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6日電『河道采沙都挖瘋了!』『那些人挖壞了我家的耕地!』進入十二月份以來,黑龍江省市有關部門不斷接到來自阿城市阿什河沿岸群眾的反映。
日前,記者前往阿城市群眾反響強烈的鄉鎮,對那裡正在發生的濫采沙石現象進行了深入的調查。
從阿城市向南,出城不久,路兩旁就不時地有『出售沙石』、『前方二百米有沙場』等標牌閃入視線中。一輛輛滿載沙石的大卡車迎面呼嘯而來,卷起滾滾煙塵。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這都是從鄉下沙場拉回來的。
行駛了大約十五公裡,來到了交界鎮董家村大楊木屯。在屯西南已經結冰的阿什河道旁,遠遠地就看見一片隆起的沙石堆,一臺挖掘機正抓起一鏟鏟的沙子裝入卡車。
整個沙場沿河道西側河岸綿延近三百米,深的地方有十來米。讓人吃驚的是,巨大的沙坑已經拓展到了岸邊的耕地中,在沙堆的邊緣能清楚地看到秋收後的地壟上的水稻和玉米根茬兒。在河道中,只見上面是耕地,而下邊已被挖成了懸空的陡崖。就在記者拍照時,還不時地有沙石嘩啦啦地塌落下來,土塊一直滾到河床的冰面上。
也許以為來了買沙子的,一間小房裡跑出來一名男子說:150元一車,現在都是這個價兒。記者問:你把人家老百姓的地都挖了,人家能乾嗎?男子說:這片地是雙豐鄉雙蘭村的,已經被我們征用了,采完了再復耕,這年頭兒農民種地也沒啥意思。
在大楊木屯後的河道中,有一個規模更大的采沙場,四五臺挖掘機械正在轟鳴作業,十來輛大卡車在裝車。整個河道在這裡擴展成了五六百米寬,冰面上散布著幾個大沙堆。與前一處沙場一樣,沙坑也直接伸到了河左岸的水稻田中,挖出巨大的缺口,有的地方已經坍塌到河床上。
記者在大楊木屯找到村領導,正在搓麻的村長頭也不抬地說:『沙場全歸水務局管,我們乾涉不著。』
隨後記者又來到亞溝鎮吉祥村一組。在村後的幾片耕地中間,竟也有一個不小的沙場正在采沙。沙坑有五六米深,能清晰地看到挖到玉米地中的痕跡。兩輛大卡車停在玉米地中間正等待裝車,地面已經被軋得又硬又光滑。
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這兩年,阿城市在河道中采沙、采石的多起來,幾乎達到泛濫成災的地步,一個沙場一年賺個百八十萬不成問題。
交界鎮黨委盧副書記告訴記者,阿什河流域沙場泛濫已經有好幾年了,群眾反映強烈,這些沙場都是水務部門批的,有的緊貼著農田挖掘,造成河岸塌陷,水土大量流失,更嚴重的是超范圍開采,直接破壞了良田。也曾有人大代表提出過議案,但問題遲遲不能解決。
雙豐鄉雙蘭屯黨支部崔書記在電話中對記者說,河邊耕地被沙場挖毀的事她已經知道,並前去進行了制止。被挖毀的都是村裡的機動地,聽說是個別村民自作主張賣給沙場主的,情況已經向鄉裡做了匯報。面對這樣嚴重的毀地事件,雙豐鎮高鎮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聽說過這事兒,鎮裡需要派專人去現場調查再說話,目前還沒動作。
記者把了解到的情況與阿城市國土資源局有關人士進行了溝通。該局土地監察大隊一位負責人說,他們最近也接到了省國土資源廳轉來的群眾上訪材料,正在著手組織人員調查。關於這些濫采的沙場,土地部門沒有發放『采礦許可證』,都是水務局河道管理站批的,目前到底有多少沙場他們也不清楚。而且由於河道與兩岸的耕地之間管理權限沒有理清,監管起來難度很大。
但這位負責人肯定地說:『未經土地管理部門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與沙場開采者之間達成的土地征用或改造協議都是違法的,我們將嚴肅查處。』
阿城市水務局河道管理站王站長說,在河道中采沙,只要該單位具備了開采條件,提出請求後,我們根據河道的整體規劃決定批准與否。采沙單位要向河道管理部門每方沙石繳納一定費用,並必須在規定范圍內按規定的深度開采,不能影響兩岸居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規定的范圍』包括哪些呢?王站長解釋說,基本上是以兩岸堤防之間為界,沒有堤防的,一般是指這一河段的歷史上最大洪水淹沒區。
王站長承認,目前阿什河流域內的數十家沙場中確實存在超范圍開采甚至毀損耕地現象。
阿城市位於哈爾濱南郊,稱得上是哈市生態環境的一道重要的屏護。記者在幾天的采訪中,經常看到當地政府發布的『防止水土流失是生產穩定的保障』『愛護每一寸耕地』之類的宣傳標語,然而目睹眼前這裡正在發生的一切,讓人感到心頭是沈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