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7日電近來,茶葉中農藥殘留的問題引起消費者的極大關注,一些人甚至說『喝茶葉等於喝農藥』。茶葉真的如此可怕嗎?茶葉還能放心喝嗎?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據茶學專家介紹,喝茶等於喝農藥是『無稽之談』。雖然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個別茶葉存在農殘超標的現象,但茶仍是較為安全的飲料。茶葉焙制時的溫度在200攝氏度左右時,部分殘留農藥將會揮發、分解。而人們飲茶時只喝茶湯,不像吃蔬菜,茶葉的殘留農藥大多屬於脂溶性,能夠溶解到茶湯裡的非常少。
另據了解,茶葉的采摘期一般為3-7月,其中,春季很少使用農藥,夏季用藥相對較多。各地的用藥量有一定差別,福建等氣候潮濕的地區用藥量相對較大。但是目前茶農選用的農藥以揮發性較強的品種為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殘留量。能有效避免農殘的茶葉專用農藥也正在被廣泛地使用。 再有,泡茶時每一次的浸出物僅約為2%,農殘的危害遠沒有宣傳的那麼大。
連日來,記者從哈爾濱市幾家大型商場的茶葉專櫃了解到,茶葉進場前必須經過嚴格抽樣檢測,感官及理化指標均合格的纔允許在市場上出售,不合格的茶葉根本上不了櫃臺。質監部門指出,目前我市市場上的茶葉質量合格率較高,消費者在專業市場或正規經營店都可買到放心的茶葉。
小常識:
1、選購茶葉最好到專業市場或正規經營店。街頭小販賣的茶葉大多未經檢驗,購買有一定風險。
2、喝茶前,應將茶葉用沸水衝一下,水不要過多,隨後將水倒掉。業內人士稱這一程序為『洗茶』,這樣可以將殘留在茶葉上的污物和有害物質洗去一些,然後再沏茶就可以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