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30日電從德智體三方面對學生進行考評,是我國大中小學沿用了46年的傳統,『三好學生』一直是人們心目中優秀學生的代名詞。近來,一些學校取消了『三好學生』評定,由此引起了爭議——
近日,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青島海洋大學根據該校最新修訂的優秀學生評選條例,今後不再評選『三好學生』。本學期只評優秀學生標兵、優秀學生、優秀學生乾部、優秀畢業生四種榮譽稱號,其中優秀學生標兵是學生的最高榮譽。哈爾濱和興小學校也有兩年不評三好學生了,而是設立助人為樂獎、好孩子等獎項鼓勵在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其他學校也有類似的情況。這是否意味著『三好學生』的評選,將要受到冷落或成為歷史?
『三好學生』變了味兒?
明年即將畢業的黑龍江大學學生張艷說,就業競爭激烈,現在『三好學生』也成為用人單位選拔的重要條件之一,不少學生、家長甚至老師和校方都不遺餘力地爭『三好學生』,使之帶有功利性。每年哈市的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乾部等學校間競爭名額激烈,知名學校『得手』時候較多,目的為中考時可以加5?10分。一位考上三中的孩子家長曾自豪地向記者透露了因為考『重點』手拿把兒掐,在班主任的說服下,他的孩子就把『三好學生』讓給了有考重點學校希望但成績不太穩的同學。甚至有些學生為爭『三好學生』證書,用非常手段行賄參與評比的老師、同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學教師認為,加分因素的介入,導致現在三好學生的評比出現一些不和諧音,這是難免的,除非取消這種加分制度,用人單位不再拿其當選拔的砝碼。
『三好』缺失了什麼
哈市市教委普教處姓於的負責人說,『三好學生』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目中優秀學生的代名詞。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哈市就開始評三好學生,要求學生在『德智體』有突出的表現,而且對三好學生的評選有數量上的要求。但真正評選的時候,多數情況下,聽話守紀律、學習分數高的孩子就被評為『三好生』。
據了解,哈市各級三好生的評比有嚴格的比例限制。哈市不少中小學教師深刻感到,現在靠評『三好生』這種方式激勵學生已不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每個學生都應該得到賞識,都有值得學習的長處,不應再僅僅看學習成績。哈市一所知名初中的校長說:『孩子們覺得只要自己學習好,其他同學就必須以自己為中心,因為評三好主要看學習成績,別的都不重要,漸漸地其他孩子也會像這樣的孩子學習,不注重品德、公德意識,這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哈工大的教授張蓮英認為,不少人認為學習好的就應該是好學生,忽視了其品德、愛心、心理素質等考核,這不符合現在人纔的標准。156中學校長趙喜林認為,人們對評選制度的爭議反映出展示學生個性教育已經受到重視,也是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良好體現,這無疑對教育界對學生來說都是好的現象。要注入新內涵
記者通過采訪一些老師和家長,他們普遍認為,應該為『三好學生』注入新的內涵,跟上時代發展。
哈市蕭紅中學校長李鳳鳴認為,評選『三好學生』制度無論怎樣改,宗旨是為了鼓勵孩子健康成長,主要是如何通過『三好學生』的評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加什麼內容能讓三好變得更好。哈爾濱迅普電廠的范曉燕說,作為家長覺得評『三好』是一件好事,現在孩子思想都比較新潮,接受新事物快,應該制定一個合乎現在孩子心理要求和思維的新的評比標准,通過民主、自薦、公示等方式評選,讓『三好學生』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學生。哈市一位老教師認為,評選市、區級三好學生應有一個監督保證機制,學生、各科教師如果對評選有意見可通過各種渠道向教育部門反映,其中的消極作用就不會存在。另外,哈市對評上一定級別的『三好』昇學加分,這就導致不少家長用各種不正當手段為自己的孩子爭『三好』,『三好』由一種榮譽變成了『有價』的東西,取消這種加分制度,會更好體現『三好』的公平。
美國大學挑人要綜合考察學生,包括創造發明能力、體育音樂等方面的特長、組織和活動能力等,學校經常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志願活動,並將這些記入成績報告單,作為大學錄取的依據。今年北京市實行三好生的新標准,除了學習成績、品德、體育外,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等都納入考核范圍,並將對候選人進行為期兩天的公示,體現公平、公正、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