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31日電隨著綠色、健康、營養這些飲食理念走進人們生活,生態酒店一下在省城火了起來。然而,記者走訪發現,幾家生態酒店要麼用盆景堆砌,要麼菜餚單調,毫無生態、特色而言。
記者近日走訪了幾家生態酒店,品味生態。走進第一家生態酒店,記者看到房子還是原酒店那座房兒,店家只是對牆面做了一些裝飾,建造了假山魚池,地上擺著南方花木,十幾位吃客坐在用花木間隔開的『生態』圈中開懷暢飲著。一位女服務員說,剛開業時吃飯的人還挺多,現在越來越少了。
進入第二家生態酒店,數百盆花木生機盎然,散發著陣陣清香,一些酒足飯飽的食客在假山魚池、木雕座椅旁拍照留影。一位消費者感嘆:環境不錯,生態味挺濃的,可吃的太缺少『生態』了,菜餚跟其他酒店一個樣,沒有新鮮東西,如果地面不是瓷磚就更好了。
在第三家生態酒店大廳,記者看到從單間裡走出來的幾位先生正抱怨,進了單間更找不到生態酒店的感覺了,起碼大廳裡還有綠色,但看了菜單後,幾個人對生態酒店的印象大打折扣。
在第四家生態酒店大廳菜品展示櫃前,記者看到種在專用木箱中的豆苗、小白菜等的葉子已發黃,給人以明顯的『做秀』印象,盡管服務小姐熱情解說,這些萊都是剛從本店溫室采摘的,卻難以讓消費者接受。而堆在酒店廚房門口成捆的蔬菜也已向人們做了最真實的解釋。
記者從幾家生態酒店的菜單上看到,95%的菜點基本相似,自家的特色菜餚很少,幾大燉、蘸醬菜、花樣翻新的豆腐等東北菜成了當家菜點。
哈市營養專家孫淑芝女士認為,省城出現多家生態酒店這是件好事,反映出經營者和消費者對生存、餐飲環境的關注。在飲食上不僅只重視口味,而且更重視綠色的環境和菜點的營養和健康了。但目前有一種現象應引起商家的重視,不能只重視包裝環境,而應該在菜點上體現生態,讓消費者真正在生態酒店吃出營養,吃出健康,因為消費者不僅僅是來吃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