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月1日電提起沈榮顯,也許知道的人不多;提起他做的事,很多人會驚嘆於他的貢獻。通過他研制的牛瘟兔化弱毒疫苗應用,在全國最後消滅了中國歷史上流行的牛瘟;培育成功了雞胚化羊痘弱毒疫苗,控制了羊痘在全國的流行;制成豬瘟兔化疫苗,一直在我國養豬業應用至今;他主持研究的馬傳貧弱毒疫苗,十年間為我國減少經濟損失65億元,至今仍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2001年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的『二十世紀我國重大工程技術評選活動』中,在畜禽水產養殖技術的疾病防治方面評選出四大重要成就,其中三項是在沈榮顯主持下完成的。
現在,他又向世界難題——艾滋病開戰了。『我最大的心願就是為艾滋病的研究開個頭兒。』
當黑龍江省獲得最高科技類獎第一人——我國獸醫界現在唯一的院士沈榮顯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沈榮顯院士1923年生於遼寧省遼陽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42年,沈榮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沈陽農業大學獸醫系。1948年,他來到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工作,一直到現在。
向牛瘟宣戰
沈榮顯剛到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時,當時東北農村牛瘟肆虐,大批耕牛接連死亡。西部蒙古牛和黃牛發病後死亡率達50%,東部朝鮮牛病牛死亡率達100%,可謂疫情嚴重,四處告急。於是,在一間18平方米的小屋裡,靠著幾支注射器、手工乳缽器和簡單的顯微鏡,沈榮顯和同伴一起,開始向牛瘟宣戰。
1949年,牛體反應苗制成了。1951年,又研制成功了山羊化兔化牛瘟疫苗,到1953年,這場席卷東北、華北的牛瘟終於被消滅了。但由於上述疫苗對牛瘟易感牛種——?牛的毒性較大,不能應用。1953年3月,青藏高原的?牛死亡達三萬多匹,?牛屍體堆成了山,而?牛是藏民賴以生產和生活的工具,大批?牛的死亡對藏民的打擊是可想而知的。沈榮顯帶著新研制的疫苗登上了青藏高原,向?牛牛瘟宣戰。風餐露宿、飲食不適,加之強烈的高原反應,常常使他暈倒。每次,藏民都冒險為他劃船背藥。歷經三年時間,在西藏、青海等牧區大面積推廣了牛瘟疫苗。當他解決了藏民牛瘟的問題時,藏民們到處傳頌著『共產黨像太陽』、『共產黨好』。
1956年,我國歷史上流行的牛瘟病被徹底消滅了。回到哈爾濱的沈榮顯也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沈榮顯說,這是他終身難忘的日子。
建國後,我國只消滅了兩種人、畜傳染病,一個是天花,另一個就是牛瘟。而現在牛瘟仍在亞洲南部、中東和整個非洲地區廣泛流行。1994年,巴基斯坦大規模暴發牛瘟,死亡牛30多萬頭,而相鄰的我國安然無恙。據農業部估算,40多年間,由牛瘟減少的損失達數十億元。1957年,他參加的『兔化牛瘟病毒的研究』和華羅庚、錢學森一起,獲得了國家第一次頒發的科學獎。
打破『不可能』理論
1963年12月,他被派到羅馬尼亞進修學習。沈榮顯回憶說:『從1948年到1963年,我主要是個實乾家,沒有來得及在理論上提高和總結。非常盼望有機會進行深造,用世界上先進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武裝自己』。這個宿願終於實現了。在羅馬尼亞3年裡,他先後進過3個研究所和13個研究室。為他後來在病毒研究上的突破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
1966年,周恩來總理訪羅期間,接見了中國留學生,鼓勵他們早日學成歸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周總理的囑托,給沈榮顯增添了攀登科學高峰的力量和勇氣。沈榮顯說:『這種勇氣化作了強大的動力,時刻提醒我要不斷進取』。1967年1月,他帶著大批圖書資料和滿腔報國之志回到了哈爾濱。
沈榮顯滿懷信心回到祖國,卻恰逢文化大革命。科研項目大都被砍掉,科研人員也都下放勞動。沈榮顯並沒有消沈,他對『馬傳貧』研究的許多新思路正是在全家被迫擠在一間土屋的夜讀中萌生的。
1972年,中國大地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沈榮顯擔任了『馬傳貧』研究室主任,開始主持這一尖端課題。馬傳染性貧血病是由馬傳染性貧血病病毒引起的以馬、驢、騾持續感染、反復發熱和貧血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其病毒屬反錄病毒科慢病毒屬。當時,全世界的畜牧業都面臨著和『瘋牛病』一樣的威脅,眾多馬匹在感染了這種病毒後死亡。馬傳貧病嚴重流行,做為我國農村主要生產力的馬每年要死亡幾十萬匹。各國都不惜人力、財力、物力,試圖研制出該病的有效疫苗,但都毫無功效。有國外學者預言,慢病毒病無法免疫。日本研究人員在國際上發表文章說,馬傳貧病毒不可能研究出疫苗來。沈榮顯以他過人的膽識和豐富的知識,首先倡導用驢白細胞培育馴化驢強毒的研究思路,決心走一條中國式的馬傳貧研究之路。終於成功研制出驢白細胞弱毒株,突破了慢病毒免疫的禁區,率先在國際上成功地研制了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並有效地應用於我國的馬傳貧防治工作上,使慢病毒病不能免疫的理論不攻自破。迄今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預防馬傳貧病的最有效疫苗。據農業部統計,在1980——1990年十年間,應用該疫苗共為國家減少直接經濟損失65.236億元。
『為艾滋病疫苗研究開個頭兒』
1984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發現了人的艾滋病病毒後,對人、畜各種病毒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只有馬傳貧病毒與艾滋病的形態結構相似。用馬傳貧病毒抗原能檢測到與艾滋病病人血清發生反應,從而認為馬傳貧病毒與艾滋病病毒有一個共同進化之源。其它國家的研究也發現兩者具有相同的基因組結構、復制方式和相似的蛋白種類及功能,兩種病毒傳播方式也相同,主要靶細胞都是單核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都能整和於染色體而導致持續感染,並通過基因的高度變異來逃避免疫系統的攻擊。馬傳貧疫苗的研制成功,是艾滋病等人和其它動物慢病毒疫苗的研究成為可能。
但是,歐美科學家認為研制象馬傳貧病毒疫苗具有很大危險性,於是采用了遺傳工程方法,集中研制基因重組疫苗。但歷經10多年,耗資幾十億美元,均未達到預期效果。無奈,美國國立衛生院官員宣布放棄研制基因重組疫苗。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項目組召開會議,明確提出加強艾滋病減毒疫苗的研究和指出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他們提出的近20多項關鍵性技術問題,在我國馬傳貧減毒疫苗的研究過程中,基本都得到了解決。1990年,美國《紐約時報》以大篇幅報導:『中國馬傳貧疫苗的研制成功,給艾滋病預防帶來希望。』
1998年,沈榮顯受國家愛滋病預防與控制中心的邀請共同進行以馬傳貧開展艾滋病和馬傳貧病毒疫苗基礎的比較研究。香港《大公報》等報紙和境外10餘家報紙同時發布了同一條新聞『中國專家從十分相似的馬烈性傳染病入手,艾滋病疫苗研究臨突破』。經過3年多的研究,現在他從分子生物學研究構建了新型艾滋病疫苗正在實施中。
記者問他:『是否可以說馬傳貧病毒疫苗能夠解決艾滋病疫苗問題呢?』他說:『馬傳貧病毒疫苗只是為艾滋病疫苗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動物模型,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路還很長。』
在采訪過程中,沈榮顯院士反復強調,這些成績的取得不是個人能完成的,是同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開的,是和眾多科研人員的努力分不開的。同時他也對科研人員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觀點,認為科研人員要重視原始性創新,科研更要和生產結合起來,對人們的生活纔能產生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