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初,國內外各大媒體幾乎同時發布了這條新聞:中國專家從十分相似的馬烈性傳染病入手,艾滋病疫苗研究面臨突破。 一時間,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牽動了世界的目光。目光的中心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我國獸醫科學界惟一的工程院院士、著名家畜動物病毒及免疫學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沈榮顯。 初次見到沈榮顯院士,那略帶遼寧味的普通話和平易近人的微笑,讓人在恭敬中多了一份親切。 在青藏高原,只要是『共產黨的門巴(藏語醫生)』來了,便暢通無阻。藏民們朴實的感情感染著沈榮顯和同伴,僅用三年時間就消滅了牛瘟,這是我國獸醫史上的一項重大業績 沈榮顯1923年出生於遼寧省遼陽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幼年家庭貧困,父親可望通過知識改變家庭的面貌,於是緊衣縮食讓沈榮顯上學。 1942年,沈榮顯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奉天(今沈陽)農業大學獸醫系。1948年東北解放後,他來到設在哈爾濱的東北農業部家畜防疫所(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前身)工作,從此與動物和動物病毒結下不解之緣。 沈榮顯一到防疫所,就接受了研制牛瘟疫苗、保護耕牛、保證生產、支援解放戰爭的任務。當時,東北農村牛瘟肆虐,大批耕牛接連死亡。西部蒙古牛和本地黃牛發病後死亡率達50%%,東部朝鮮牛病牛死亡率幾乎達100%%。疫情嚴重,四處告急。 在一間18平方米的小屋裡,靠著幾支注射器、手工乳缽器和簡單的顯微鏡,沈榮顯和同伴一起開始探索提高疫苗產量的新途徑,向牛瘟宣戰。 他們把兔毒注入到小牛身上,再把牛的脾髒、淋巴研磨制疫苗,采一頭小牛血可以注射2.5萬頭牛。1949年,牛體反應苗制成了。1951年,又研制成功了山羊化兔化牛瘟疫苗,到1953年,這場席卷東北華北的牛瘟終於被消滅了。 1953年3月,沈榮顯受農業部派遣,帶著新研制的疫苗,登上了青藏高原。三年裡,他們像一支掃敵勁旅,幾十萬頭?牛被注射了疫苗,並在西藏、青海等牧區大面積推廣。1956年,蒙古牛、朝鮮牛、?牛的牛瘟病被徹底制服。 至此,我國徹底消滅了牛瘟,這是我國獸醫史上的一項重大業績。現在此病仍在亞洲南部及中東和整個非洲地區廣泛流行。 1997年,巴基斯坦大規模暴發牛瘟,牛死亡10多萬頭,而相鄰的我國西藏、新疆邊境安然無恙。這種猖獗流行的傳染病從消滅至今40多年仍未復發,是歷史上的奇跡。據農業部估算,40年間該疫苗為我國減少經濟損失達數十億元。 在青藏高原的幾年中,沈榮顯和同事們風餐露宿,加之強烈的高原反應,常常使他暈倒。藏民冒險為他劃船背藥,還總是端出最好的奶茶款待他。無論在哪裡,只要是『共產黨的門巴(藏語醫生)』來了,便暢通無阻。 1957年,『兔化牛瘟病毒的研究』獲得了國家第一次頒發的科學獎。 為了周總理的囑托,毅然學成回國。馬傳染性貧血病疫苗轟動世界。十年間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65億元 1957年的一天,是沈榮顯終身難忘的日子。他出席了全國科學工作者積極分子代表大會,見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他覺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勁。 1963年12月,沈榮顯被派到羅馬尼亞進修學習。羅馬尼亞科學院病毒研究所在世界上頗有名氣,沈榮顯在那裡先後進過3個研究所13個研究室,為他在以後病毒研究上的突破創新打下了堅實基礎。 1966年,周恩來總理訪羅期間,接見了中國留學生,鼓勵他們早日學成回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周總理的囑托,沈榮顯終生難忘,他說:『它化作了強大的動力,時刻提醒我要不斷進取。』 1967年1月,沈榮顯帶著大批圖書資料和滿腔報國之志回到了哈爾濱。 時逢文化大革命。和很多科學工作者一樣,半年後,他被『清』出實驗室,去燒鍋爐,掃垃圾。 『為什麼剝奪我搞科研的權利?』沒有答案,在那個幾乎沒有理性的時代。 沈默中,沈榮顯把生命寄托在多年來收集的國內外資料上。每晚,借助昏暗的燈光,他拼命地翻譯、摘抄、研究……密密麻麻地記了幾個筆記本———對馬傳貧研究的許多新思路,就是在自家土屋的夜讀中萌生的。 1972年,中國大地迎來了科學的春天。沈榮顯擔任馬傳貧研究室主任,開始主持這一尖端課題。馬傳染性貧血病是由馬傳染性貧血病病毒引起的以馬、驢、騾持續感染、反復發熱和貧血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國外有學者曾言,慢病毒病無法免疫。 由於馬傳貧病有極高的致死率,所以一直是困擾世界養馬業最嚴重的傳染病,許多國家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試圖研制出預防該病的有效疫苗,但卻毫無成效。 沈榮顯和課題組成員決心走出一條中國式的馬傳貧研究之路。 研究過程幾經波折,甚至出現重大挫折,直至傳到第125代纔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性問題,成功地研制出驢白細胞弱毒株,突破了慢病毒免疫預防的禁區,率先在國際上成功研制出了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並有效地應用於我國的馬傳貧防制工作上。 這一獨創性成果不僅為中國馬傳貧的防制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在慢病毒疫苗的研究史上立下了一座豐碑。該項成果於1983年獲國家發明一等獎。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界上惟一的預防馬傳貧病的最有效疫苗。據我國農業部統計,該疫苗的應用,十年間共為國家挽回經濟損失65億元。 基於馬傳貧疫苗在我國的成功應用,1983年在哈爾濱市召開了國際馬傳貧學術會議。沈榮顯院士向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和中國的科學家宣讀了他的論文《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的研制與應用》。報告結束時,掌聲四起。同年,美國獸醫協會邀請沈榮顯院士出席了在紐約召開的第120屆獸醫年會,就馬傳貧及同馬傳貧有關預防和根除方面的問題進行了一整天的討論。會上,沈榮顯發表了《關於馬傳貧的研究進展》的論文。美國十多家媒體發表消息和評論,盛贊馬傳貧疫苗的研制成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科學創舉。 『馬傳貧病毒與艾滋病的形態結構相似』,馬傳貧病毒研究有了新意義。世界目光再次聚焦到沈榮顯身上 1984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發現:只有馬傳貧病毒與艾滋病的形態結構相似,其他國家的研究也發現馬傳貧病毒在遺傳性、抗原性、細胞嗜性、變異性和傳播途徑等方面均與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相似。這使人們對馬傳貧病毒研究的意義有了新的評價。 1990年,美國《紐約時報》以大篇幅報道:『中國馬傳貧疫苗的研制成功,給艾滋病預防帶來希望。』 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艾滋病項目組召開會議,18位科學家重新審視艾滋病研究歷史與策略,明確提出加強艾滋病減毒疫苗的研究和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而這些關鍵性技術問題,在中國馬傳貧減毒疫苗的研究過程中,基本都得到了解決。 國外的一些研究機構開始尋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合作,以期研制艾滋病疫苗。與此同時,國外一些從事生物制品開發的公司看好了中國的馬傳貧疫苗,欲與哈獸研合作開發。 1997年年初,在沈榮顯院士的促動下,哈獸研所與美國、荷蘭三國四方達成了『中國、美國、荷蘭科學家關於中國馬傳貧減毒疫苗致弱與保護及免疫機理的國際合作研究協議』。 1995年沈榮顯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在中國工程院與中國科協聯合舉行的推選『20世紀我國工程科技偉大成就』中,在畜禽水產養殖技術的疾病防治方面評選出四大重要家畜疫病疫苗,其中有三項:牛瘟山羊化兔化弱毒和牛瘟綿羊化兔化弱毒疫苗、豬瘟兔化弱疫苗、馬傳貧驢白細胞弱毒疫苗,都是在他參與和主持下完成的。 近些年來,沈榮顯院士根據各國研究進展,提出了以馬傳貧疫苗研究路線為模式的以『人-猴艾滋病毒嵌合克隆』為基礎的新型艾滋病疫苗發展策略。目前這一構想已經由一個專門的科學小組開始實施。沈榮顯院士說:『希望在有生之年,為艾滋病疫苗研究開個好頭。』 現在,沈老已近80高齡,除指導研究生工作外,還每天堅持進實驗室,親自動手。他的學生說:『能夠像沈老這樣幾十年認真堅持做學問,纔是我們學生真正需要學習的東西。』 沈榮顯,這位曾與四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者———袁隆平、黃昆、王選、吳文俊先後在不同項目上一同獲過獎勵的科學家,如今仍默默無聞、不知疲倦地工作著,而他的精神已在龍江大地廣為傳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