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月3日電近日,哈爾濱市香坊區工商、物價、衛生防疫、技術監督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調查組,對位於該區內的六中、朝一中等17所中小學校校內食雜店的經營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校園食雜店普遍存在進貨來源混亂、衛生條件差、出售『三無』產品、店內商品不明碼標價等問題。
調查中發現,17所中小學校內食雜店都沒有進貨臺帳,進貨票據用白條子代替。且進貨渠道混亂,店內食品都是從哈市南極和香安等小食品批發市場進貨,沒有一家是廠家或正規的代理商負責長期進貨。有的食雜店出據不了相關的食品質檢報告,店內有些東西甚至是從小作坊直接進的貨。一些食雜店竟然還出售『三無』食品、過期食品等。檢查人員在朝鮮一中的校內食雜店檢查時發現,這裡出售的『三無』點心是用面粉和工業發泡劑制作的;而在六中校園內食雜店出售的『上好佳』薯條,保質期是『2001年5月25日』,但仍擺在銷售貨架上。
據檢查人員介紹,校園食雜店商品普遍沒有價格標簽,全憑經營者自己說了算,是典型的『一口價』;而有標簽的價格也明顯高於學校周邊商店內同類商品售價。比如『樂之夾心餅乾』,在116中學對面的食雜店每包賣2.90元,而在其校內的食雜店卻賣到每包3.50元。據一些在校學生反映,校園是封閉的,學生課間不允許走出校園,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要多少錢就得給多少錢。
據檢查人員介紹,在檢查中發現,17所中小學校內的食雜店多數沒有合法的經營手續。其中無任何證照的7家,有營業執照的僅為2家;10家有衛生許可證和健康證,但其中6家已過期。在第六中學調查時發現,該校內食雜店從業人員的健康證已過期,卻還在做盒飯賣給學生。而廚房也是臨時的,根本達不到食品衛生合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