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單純依靠政府的力量無法持續增強城市競爭能力
單純依靠市場則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政府應積極主動與所有政策參與者(包括企業界、勞工、消費者、公共機構)進行合作與對話
人物背景:
黃昌宏
臺灣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博士
臺灣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碩士龍邦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地區首席執行官
實務專長:國際物流管理
學術專長:組織變革管理
19日,在哈爾濱舉行的『海峽兩岸公共行政改革研討會』上,企業人士黃昌宏的開篇簡介是:『49歲將家從臺灣搬遷到上海的新上海人。』
『為什麼已到知天命的年齡,還到新的城市創業?』黃昌宏說,『資本投放在哪個城市能快速增值,人們生活在哪個城市更加舒適,資本和人就流向哪裡。』他介紹,在上海及周邊的城市,像他這樣來定居、創業的臺灣商人不下幾十萬。
黃昌宏講,上海政府的『鳥園文化』觀念值得黑龍江政府借鑒。
鳥園文化,即政府把城市建成一個開放式的大園子,吸引百鳥前來,無論是名鳥還是無名鳥,政府都悉心呵護,並不時炫耀鳥園的生態政策環境,吸引更多的鳥。上海是這種文化的代表。
黃昌宏的職業生涯是由學校到政府再到企業,說起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黃昌宏可謂是集理論和實踐於一身。『單純依靠政府的力量無法持續增強城市競爭能力,單純依靠市場則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政府與企業是一種花映水紅,潭深魚聚的關系。』
他舉例:2002年在上海舉行的世界網球大賽,政府掛帥,與上海巴士實業(集團)合作,進行市場資金的統籌運作。上海政府經濟管理的模式是:為企業提供信息管理等整合性服務。因此,當政府把企業剛剛推向市場的時候,還要扶上馬送一程。
另外一個是上海國有企業的例子。上海市儀表電訊工業局改制為上海儀電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在改制過程中,政府給企業提供了三道金牌:即23億資產充分授權經營、所屬房地產授權經營、實現下崗再就業政策。這三道金牌使下海的國有企業頂住了風浪。他認為,這要求政府的官員運用特殊的政治智能支持新的經濟形式。
浙江溫州是中國私營企業之都,政府在維護中央政府政策與保護新生民間經濟力量上曾經面臨兩難選擇,但官員們敢於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做賭注。政府部門從打擊整頓私營經濟,到保護和鼓勵其發展的轉變中,采取『穩健均衡』的政策行為。政府對市場的乾預要『到位』,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
上海及溫州發展的模式是:政府和企業是伙伴關系,這種關系的奠基,必須全力剔除『政府權利部門化,部門權利利益化,獲利途徑審批化,審批方式復雜化』的弊病。這樣,纔會有一批又一批的鳥兒慕園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