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本來要做一個關於財富人物的系列采訪,但記者費盡周折卻始終找不到郭立文。後來得知,這位龍江民營企業的領頭人物,早在三個月前,已『一股不留』地從『哈慈』退出。如今郭立文揣著滿兜的錢正在南方某地享受暖暖的陽光。於是,記者有了下面這篇報道——
郭立文走了。在一片寂靜之中,哈慈悄然完成了一次『脫胎換骨』的重組。樓還是那幢樓,氣派的『哈慈集團』幾個大字仍在。惟一的不同之處就是,哈慈神話的奠基者郭立文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對於哈爾濱人來說,哈慈與郭立文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郭立文憑借兩萬元借款、在七平方米陋室中起家的傳奇經歷,在哈爾濱早已家喻戶曉。所以,許多人至今不解:『是什麼力量能讓郭立文撇下哈慈——這個他一手帶大的「孩子」?』
郭立文哪去了?
郭立文找不到了。26日,記者費勁周折也未能與他取得聯系。他原來的手機已經停機。幾個曾在他身邊工作過的哈慈員工都很乾脆地對記者說:『好久沒有聯系了,我沒法找到他。』記者找到他原來身邊的要員李先生,他居然也與郭立文斷了聯絡,『他好像是去南方了,在那兒又開了家工廠。今年春節他的司機會回來,也許會帶回他的消息』。
一位現居哈慈高層的人士則介紹說,郭立文現在香港,正在進行市場調研、項目考察等工作,『他一兩年之內不會有大的動作,也不大會介入實質性投資項目。確切地說,他在總結經驗和全面回顧』。這位人士補充說,『你們是不會找到郭立文的。雖然現在的通訊很發達,但只要一個人想要消失,你就不會找到他』。
去年11月7日,哈爾濱華融飯店,哈慈召開了重組匯報會。據了解,這是郭立文在哈的最後一次公開露面,而露面的目的居然是為了正式對外公布,他要把哈慈的權杖交出去,為哈慈,這個他撫育了15年的『孩子』,找一個好『婆家』。
『我們不少員工都是在重組大會前後纔知道董事長要走的。』哈慈總裁辦主任姜海燕說,他們這些創業之初就加入哈慈的老員工感到很驚訝,『我們是親眼看著哈慈一步步發展起來的,董事長花費了多少心血,我們最清楚,大伙心裡都很難受』。她說,當時,郭立文的眼中也盈滿了淚水。會上,郭立文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回我可以真正放心了。這是一種真正的解脫。』
是功成身退,還是敗走麥城?
郭立文賣掉『哈慈』之心早已有之。接受采訪的哈慈有關人士都這樣說。
張春輝,哈慈現任總裁,此番易主重組的關鍵人物。據悉,他曾在去年秋季,郭立文為哈慈『出嫁』做最後定奪的緊要時刻,與郭立文頻繁接觸,『郭立文當時相當矛盾,從情感上說,他是無論如何也放不下哈慈的,哈慈是他的事業和成就,對他來說,金錢、財富早已不是生命中難以割捨的組成部分,而哈慈卻不同;但是,理智又讓他必須做出抉擇,因為趁著年輕靚麗時出賣,哈慈還能賣上個好價』。
去年哈慈股份三季度季報顯示,一個淨資產達10億元的企業,1月至9月實現淨利潤僅144萬元,降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
與不斷下降的業績同時進行的是,哈慈完成了一系列的資產收購。1999年至2002年間,哈慈股份共收購、受讓、兼並了4家企業:天業環保、望奎新康藥業、V26健康產品有限公司、雙鴨山制藥廠。此外還『挺進』了綠色豬肉、綠色大米、保健茶等新領域。
『郭立文一直在試圖突破,一直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但是,他的一切努力都無法扭轉哈慈已陷入的頹勢。』張春輝說,郭立文最不願看到的就是哈慈倒在自己手裡,所以,他只能作出選擇——將已成為生命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哈慈,將這個傾注了十幾年心血撫養大的『孩子』,過繼於人。
『在哈慈發展的這十幾年裡,我的家庭成員很多都在公司作到高層領導,盡管我也嘗試著在管理上采取各種各樣的模式,但它畢竟還是一種家庭管理模式。』這是郭立文在重組大會上,做最後的告別演講時,曾說過的一段話。
『家族管理模式應該是哈慈的致命傷。郭立文的失敗雖然受到了保健品行業的整體影響,但其企業的運行模式注定了必須走出讓、重組的路。』一位熟悉哈慈的經濟界人士說,早在2001年2月,哈慈高層的人員變更,何妨和段炬紅兩位營銷、企劃高手的離職,就是一個不好的『預兆』。與許多民營企業相同,哈慈自始至終沒有走出家族管理的瓶頸。
哈慈易主是反收購?
哈慈賣了多少錢?郭立文到底揣著多少錢離開的哈爾濱?對此,社會上流傳著各種版本,有的已接近天文數字。但是,張春輝這個重組小組主要負責人稱至今仍不知道准確數字。『這是一個迷,除了郭立文本人和天業公司負責人,沒有人知道。』他說。
26日,記者乘著出租車兜了兩個圈,纔在哈工大後身一棟辦公樓裡找到了天業公司。公司內部是鋁合金隔段隔成的房間,上面掛有『天業生物』、『天業經貿』等標識,裝修一點都不奢華。而正是這樣一個公司收購了哈慈。
『本來是哈慈要收購「天業」,可是,運行到一半,「天業」來了個反收購。』張春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一直尋找突破口的郭立文原計劃是借收購天業環保之機,享有高科技項目,打入高科技領域。可把天業環保納入麾下之後纔發現,高科技公司的管理模式與保健品差距太大,根本不是一回事,這時天業公司恰好發現了郭立文的良苦用心,於是就動了收購哈慈的念頭,雙方一拍即合,兩情相悅。』他說,天業公司實力很雄厚,從外觀上根本看不出來,『當時有不少財團與郭立文有過接觸,但是,郭立文選來選去還是選擇了「天業」。要知道,他在選擇「女婿」時是很上心的。』張春輝說,哈慈到底值多少錢其實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對於郭立文這樣從大風大浪中走過來的企業家來說,財富與企業、事業無法等同』。
采訪中,也有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這次重組可能有政府從中牽頭。但記者采訪哈爾濱體改辦和金融辦時,有關負責人肯定地說,這只是哈慈與天業之間的重組,他們並沒有插手過問。
哈慈向前看
據了解,目前,哈慈集團已基本完成了內部的變革,人員各方面都沒有太大變動。張春輝對未來充滿信心,稱要在保持哈慈原有醫藥器械業優勢的基礎上,完成由保健品企業到高科技企業的成功轉形。
但是,他對哈慈的現狀,主導產業發展的經濟規模與巨大的資產規模不協調、產品結構調整的現狀與較雄厚的產業基礎不協調等問題也感到有點頭疼。他將這些全部列入年度報告中,稱要在今年一一突破。
不論哈慈將要往哪個方向走,都與他的創始人郭立文不再有關聯。一位經濟界人士分析說,郭立文的『敗走』哈慈是一個標志,表明一個時代的終結。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大量保健品行業發展壯大起來,輕而易舉地就掏得了市場上的第一桶金。它們靠的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和人海銷售戰術。然而,現今消費市場已經很成熟,沒有科技含量、靠廣告填充起來的產品很難再有大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