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日本遺孤的中國情結
2003-02-08 08:42:24 來源:中國寧波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永霸『滿洲』,從國內招募了10多萬貧民組成開拓團,到中國東北落戶屯田。隨著戰局吃緊,這些『開拓團』家中的男丁,幾乎全部被送到前線。日本戰敗後,『開拓團』的家屬一部分取道方正,然後經哈爾濱南下渡海回國。恰逢天寒地凍、瘟疫流行和交通不便,家屬中一些老弱婦孺受阻於方正。絕境中,數千名日本婦女兒童,被當地老百姓收留,得以幸存。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大批日本遺民回國,目前在日本的『方正人』已達1.2萬人。

    黑龍江省方正縣是日本遺民的第二故鄉,這裡有他們無限的眷戀。今天,日本遺孤回來了,他們都已年逾古稀,想在有生之年再看一眼養育他們的黑土地,再到養父母的墓前盡一份孝心,再和久別的親人敘敘舊……

    寸草難報三春暉

    1月20日,筆者拜訪了已回到方正縣近半年的佐佐木邦雄先生。

    佐佐木邦雄中國名字叫張玉纔。他對半個多世紀前發生的一切仍記憶猶新。

    1945年的深秋格外地冷,他們一家老小隨『開拓團』從佳木斯向西逃亡,他們不敢走大道,只好在荒蕪的山林裡穿行。父親已戰死,爺爺和母親拖著他們兄弟3個艱難跋涉,那時小弟弟纔5個月大,媽媽已幾天沒有吃東西,一點奶水都沒有,小弟弟不幸餓死在媽媽的背上。

    大約走了一個月,終於到了方正縣,纔算有落腳的地方,但仍過著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生活。1945年12月,佐佐木邦雄的爺爺和媽媽先後被傳染上一種病,不到3天就相繼死去。纔11歲的佐佐木邦雄和年僅6歲的弟弟相依為命,可由於缺吃少穿,又沒人照顧,兄弟倆都得了重病,奄奄一息。

    終於有一天,附近一個好心的李姓村民把弟弟收養了,佐佐木邦雄也遇到了善良的中國老農———他的養父張志成。當時養父母已年近60歲,3個女兒均已出嫁。『晚來得子』,養父母喜不自禁,為佐佐木邦雄取名張玉纔。佐佐木邦雄說:『養父母一生沒有兒子,視我為親生,真是千般疼愛於一身。』養父把他領回來時他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已瘦得不成樣子,養母點著油燈,連夜給他做了一套棉衣棉褲。第二天,養父為他請了大夫看病,養母天天熬藥給他喝,沒過幾天,他的病好了。

    養父母家生活十分貧困,沒能供佐佐木邦雄上學。佐佐木邦雄說,因為這事兒,養父到死都耿耿於懷。

    1955年,佐佐木邦雄回國了,正當他要把養母接到日本安享晚年時,養母卻突然得病去世了。寸草難報三春暉。佐佐木邦雄跪倒在養父母的墓前泣不成聲,他說:『養父母對我恩重如山,我卻沒有報答他們,我對不起養父母啊!』

    厚德博愛不圖報

    在方正縣還住著一位88歲的老人,名叫魯萬富。他是方正縣惟一一位還健在的日本遺孤的中國養父。當提及他的日本女兒,老人一臉的幸福:『我二姑娘可孝順了,總回來看我,還把我這個老頭子接到日本呆了半個多月呢!這不,她又要回來了……』

    魯萬富的日本女兒叫丸澤榮子。57年前的初冬,魯萬富和妻子王憲雲把纔兩歲的丸澤榮子抱回來時,她連餓帶病已瘦成了皮包骨頭,雙腿難以站立,大小便失禁。那時魯萬富的大女兒已經5歲了,兒子也有兩歲多,而且妻子又有了身孕。親戚朋友都不同意他們收養這個日本孩子,魯萬富的妻子就是不聽勸,說:『就算是救條小命吧,這孩子太可憐了!』

    魯萬富給日本女兒取名魯德坤。為了給女兒治病,夫妻倆四處求醫;為了給孩子補充營養,妻子坐月子都捨不得吃雞蛋,偷偷把雞蛋留給日本女兒吃。漸漸地,小德坤長結實了,並開始蹣跚學步。

    後來魯萬富相繼又有了3個女兒,但他們夫婦從不嫌棄小德坤。隨著小德坤一天天地長大,她越加乖巧懂事,特別是對3個妹妹體貼入微、關懷備至。

    轉眼魯德坤已長成大姑娘了。20歲時魯德坤出嫁了,丈夫也是日本遺孤,住在鄰村,和娘家只隔一條河。

    德坤回日本後,養母就病倒了。德坤總給魯萬富一家來信,說她很快就會回來的,魯萬富妻子的病纔好些。1985年,魯德坤領著大女兒回到了中國,她天天陪伴在養父母的身邊。1991年因為養母身體不好,魯德坤只好先把76歲的養父接到了日本,呆了半個多月。1993年她又和兒子一起飛了回來。今年魯德坤又要回來了……

    今日葉落難歸根

    俗話說,葉落歸根。可65歲的大冢滿春卻有家難回,他就是方正縣惟一一位尚未歸國的日本遺孤。但大冢滿春說,他雖然身在異國他鄉,一生沒有結婚,但並不感到孤獨,因為善良的中國人扶養了他,他和其他老人一樣享受著天倫之樂。

    1942年,4歲的大冢滿春和不滿1歲的妹妹跟隨父母來到中國,沒想到從此再也沒能回去。1945年日本投降,他們一家隨『開拓團』逃亡到方正縣,在逃亡中他們兄妹3人與父母走散,只剩下他和年僅4歲的妹妹、不到1歲的弟弟。大冢滿春怕嗷嗷待哺的小弟弟餓死,就把弟弟送給了當地的中國人。他領著妹妹四處乞討,後來妹妹走丟了,再也沒了音訊。大冢滿春從此過著流浪的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進入了黑龍江馬戲團。他曾多次尋找在日本的親屬,均沒有結果。

    1964年,26歲的大冢滿春隨馬戲團來到方正縣寶興鄉勝利村演出,住進了村乾部杜永堂家。杜永堂家共有8個兒子,大冢滿春很喜歡4歲的老四杜學武,便跟杜永堂開玩笑說:『你有這麼多兒子,就把老四給我養吧。』沒想到杜永堂竟滿口答應,並把四兒子叫到身邊,讓他給義父磕頭。就這樣,大冢滿春這個日本遺孤有了一個中國兒子。

    1991年,大冢滿春在哈爾濱道裡區助劑廠退休了,杜學武和妻子張春艷把他接回了家。杜學武知道義父特別喜歡小動物,特地給買來了小貓小狗給義父做伴。杜學武有兩個兒女,對日本爺爺都特別親,有好吃的先拿給爺爺嘗。

    大冢滿春說:『我小時候生活沒有規律,得了嚴重的胃病,再加上氣管炎,必須常年吃藥打針,兒媳婦成了半個護士,她每天把開水端到我的嘴邊,照顧我吃藥。村裡的老人們都很羡慕我,說我有福氣,義子比親生兒子都強。』

    『我是日本人,可日本卻不認我;我是侵略者的後代,可善良的中國人卻不恨我,還收養我。這讓我更加覺得我欠中國人的實在是太多了。』

    大冢滿春已離開日本60年了,他很想在有生之年回家鄉看看。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