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吸引人纔,我省出臺了很多措施,然而來者寥寥;每年我省高校都有大批學生畢業,其中相當一部分優秀生卻走出了省外。
痛人纔從這裡開始流失
從1996年開始接手學生就業工作的哈工大學工處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弛說,這幾年留在省內工作的該校本科畢業生只有10%,大多是本省生源。研究生和博士生留下的還不到10%,而且主要是留在學校。
哈師大學工處副處長司紅說,從這幾年就業的情形看,留在省內的專科生居多,優秀的本科生出省就業的居多,此種狀況令人懮慮。
在省教育廳學生工作處,記者了解到,近幾年我省共畢業研究生1972人,出省420人,畢業博士生449人,出省41人。從數字上看,似乎留在省內的還不少,但是大多數都留在高校,有些需要高級人纔的單位根本要不到人。有的碩士和博士雖然留下了,過了幾年又離開了。同時還有一個現象令人懮慮,有一些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留在了省內,但幾年後成為行業能手或骨乾,有了走的資本,便選擇了離開。
這些,讓人們看到了我省人纔流失的一個側面。
思他們為何選擇離開
競爭的社會鼓勵人纔流動,但是作為一個人纔大省,當眼睜睜地看著更多的人纔走出省外時,我們的懮慮無以言表。
司紅認為,人纔之所以流失,主要原因是我省經濟還不夠發達,對人纔的需求量有限,不能提供更多更高級的崗位,即便是有更多的優秀人纔留下來,也不能提供相應的理想的崗位。同時由於種種原因,有些用人單位對人纔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認識到,整體的感覺不如南方。
此外,我省在人纔消費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浪費,而這種浪費直接導致了人纔流失。有些大學畢業生在畢業時選擇了留在省內,但是一些單位拉關系、走後門成風,真正有纔學的人得不到重用,只能選擇離開。從某種程度上說,他們出省也下了很大決心。
黑龍江省人纔大市場鮑大文說,從調查看,目前我省人纔供需比例為1:1.5,這說明我省人纔是供不應求的。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我省流失的人纔以高級人纔為主,缺乏名牌企業和高水平的科研,我省優秀的人纔難有用武之地。
作為一個人纔培養大省,外埠用人單位對我省人纔資源看好,僅2002年就有近五百家用人單位來哈招聘人纔。除了地域、氣候和待遇等方面的優勢外,他們寬松的用人機制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我省一些高校每年都要吸收近百名教師,然而師資還是匱乏。原因何在?人纔流失是罪魁禍首!
盼梧桐樹茂鳳凰得棲
一個人纔培養大省,卻不是人纔消費大省,無論怎麼說都是一種遺憾。黑龍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焦方義教授說,人纔流動是市場經濟的一個規律,從欠發達的地方向發達的地方流動也是必然,這樣纔有利於資源配置。
在地域、氣候等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方面,我省都不佔有優勢,只有制定出更優惠、更實際的政策,用人觀念更有前瞻性,纔能給人纔提供發揮空間。不論是事業留人、感情留人還是環境留人,政府的宏觀政策、企業的微觀政策都要落到實處。從某種意義說,政策不到位比自然環境惡劣更嚴重。
經濟發展了,待遇上去了,人纔覺得有了用武之地,人纔也就留下了、吸引來了。省人事廳人纔流動開發處於處長說,現在我省每年都能吸引來幾十名高級人纔,包括博士。此外,還有『人纔回流』的現象發生,一些從我省走出去的人纔紛紛回來創業。但總體來說,還是出去的人纔比重大,尤其醫類人纔的流失更為嚴重。
省十屆人代會上,在省長宋法棠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些數字:過去的五年,我省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8.7%,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較快的時期;全省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居全國前列。而且我省下決心搞好一批在全國同行業有競爭優勢的大企業和企業集團,支持企業產品創全國乃至世界名牌,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我省將更加重視和加強人纔隊伍建設,加快構築人纔市場體系,繼續積極引進海外學子來我省創業,為充分發揮人纔作用創造良好條件。這一切,勢必為我省的人纔打造良好空間。
梧桐樹茂,鳳凰得棲。當我們贏得了主動,我們就會在人纔競爭這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中獲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