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芬河2月12日電 新春佳節前夕,『國境商都』綏芬河傳來好消息:2002年,口岸過貨量達到538萬噸,比上年增長28.4%;對外貿易額實現15.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9%;對俄貿易額超過全國對俄貿易額的十分之一。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地處中、俄、蒙、韓、日、朝這一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中國參與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重要『橋梁』和『窗口』,擁有鐵路和公路兩個國家級口岸。改革開放後,綏芬河對外貿易紅紅火火,口岸過貨量迅速攀昇,但只有百萬噸過貨能力的鐵路口岸成為對外貿易的『瓶頸』,進出口貨物積壓嚴重,最多時俄羅斯每日有3000個車皮不能通過這裡進入中國。對此,綏芬河市委、市政府把鐵路口岸視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提出了加快建設大通道的戰略。1993年起,他們跑上促外、招商引資,先後爭取7億多元資金,對鐵路口岸站進行新建北站場和擴能改造,使過貨能力由百萬噸增加到640萬噸。去年底,鐵道部又投資3.23億元,再次對鐵路口岸站進行改造,預計今年年底竣工後,通貨能力將達到900萬噸。經過十年不懈努力,綏芬河口岸已形成集運輸、倉儲、裝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較完整的產業鏈,集查驗、貨代、報關、銀行於一體的現代化口岸。
1991年,綏芬河還多方籌資3800萬元,開通了對俄公路口岸,年過貨能力發展到50萬噸。
在加快大通道建設的同時,綏芬河還投入6億多元,加快了口岸的道路、供水、供熱、供電、通訊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開通了中國哈爾濱——綏芬河——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港、東方港——日本海沿岸及東南亞、美國的陸海聯運『黃金通道』;並通過降低費用、簡化手續,鐵路口岸24小時通關、先驗後放、建設物流信息平臺等優化環境的舉措,挖掘口岸的過貨潛力,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客商利用口岸,開拓國際市場,使綏芬河口岸實際過貨量年年攀昇。1999年過貨216萬噸,2000年過貨320萬噸,2001年過貨420萬噸,2002年達到538萬噸。連續五年過貨量佔黑龍江省口岸過貨總量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