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科技日報:哈工大高新技術產業化為何一枝獨秀
2003-02-15 06:02:2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科報網哈爾濱12月15日電高校是高新技術的研究基地,要想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源泉,科研工作必須要有創新。作為被國家確定『建設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院校之一的哈工大,『十五』期間,為使一大批高新技術成果及時得到轉化及產業化將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拓創新,把科技創新與機制創新緊密結合,形成了學校科研、產業化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九五』期間,哈工大年度科研經費均超過億元,2001年哈工大科研經費達到了5.16億元,其中民用科研經費32842萬元,2002年哈工大科研經費5.7億元,實現了我校科研『軍民並舉』、均衡發展的戰略新格局。

    哈工大在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探索方面一直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接近40%。1999年科技產業產值達9.52億元,排名全國高校第三;2000年哈工大科技產值16.1億元,僅次於清華、北大,排名全國高校第三位;2001年哈工大科技產值已達20.1億元。

    哈工大在強化技術創新、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方面,緊緊抓住『以人纔培養為根本、以科技攻關為手段、以科技服務為目的』三條主線,通過人纔培養,為提高高校創新能力培養大量的高素質的創新人纔;通過科技攻關,為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提供大量的創新成果;通過科技服務,致力於高新技術產業化。

    高等學校不僅要創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而且還要將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科研成果在國家的支柱產業和主導行業中發揮重大作用。面對這一歷史使命,學校認識到,科技創新的關鍵在於科研隊伍的建設。學校在穩定人纔及人纔培養方面實行了崗位聘任制、科研工作獎勵政策等措施,崗位直接與收益掛鉤,鼓勵專職科研人員。通過努力,穩定了高素質的科研隊伍,學校現有教師2590人,45歲以下的青年科研人員2055人,佔總數的79.4%;具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員641人,佔總數的22.33%。學校現有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18人(其中雙院士1人)。這支高素質的科研隊伍為學校科技創新奠定了堅實的人纔基礎。

    技術創新的『源頭』在科學研究。為進一步活躍校內的科研氛圍,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學校一方面努力創造高質量科研環境,另一方面及時調整科研管理政策。2001年初,使校內科研工作呈現欣欣向榮的局面,湧現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進一步充實了產業化的基礎。

    哈工大科技園是經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國15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哈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是高新技術創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高科技人纔培養、高技術產業輻射的基地,哈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和發展是科技興國的重要舉措。

    高等學校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面向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體———企業,用校內較為成熟的『小產學研』推動社會『大產學研』的發展。機器人系列項目是哈工大直接參與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一個范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該校率先開始機器人的研究,先後開發出多種工業機器人,尤其是碼垛包裝機器人,從立項開始就以一種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機制運作,僅用了兩年多時間就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全自動碼垛包裝生產線。同時組建了哈爾濱博實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建立了以股份化運作的市場機制,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佔據了國內市場的60%以上,產品應用在大慶石化、齊魯石化、天津石化等十幾家石化企業,在石化行業已贏得很高的聲譽。2001年公司實現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上交國家稅收450萬元,博實公司現已被確定為國家級高技術成果轉化基地。

    中遠工控的發展過程則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在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自身也得到發展的一個范例。為提高我國電站鍋爐自動控制水平和運行效率、改善工作環境,我校過程控制研究所反復攻關,采用模糊控制等現代控制技術,成功地開發出適合我國國情的電站鍋爐DCS控制系統。該系統目前已在哈爾濱、大連、齊魯石化、儀征化纖等地的十多個電廠的幾十臺機組上得到廣泛應用,年增經濟效益近億元。而過程控制研究所也得到了迅猛發展,於1998年成立了中遠工控有限公司,每年經濟效益以超過100%以上的速度遞增。

    大型生產線變頻調速技術項目是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另一個事例。變頻調速技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走進實用化的一項高新技術,在諸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校王慶超教授帶領課題組針對石化行業大型生產線復雜系統進行攻關,率先在齊魯石化成功地改造其?綸生產線,大大地提高了產品合格率,取得了巨大經濟效益。之後,又在大慶石化化肥及?綸五條生產線上成功地進行了改造,其指標達到國際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世界先進水平,使?綸紡絲合格率達到99.6%以上,年增經濟效益超過2億,為此該項目獲得了黑龍江省省長特別獎和經濟振興獎。

    CIMS應用示范工程是通過國家支持,利用高新技術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典型。『九五』期間,在國家863計劃的支持下,哈工大先後承擔或支持了5家企業的CIMS應用示范工程。特別是由哈工大作為技術依托單位承擔的哈爾濱電機責任有限公司CIMS應用示范工程(二期),總投資1760萬元,國家支持360萬元。哈工大完成了哈電機CIMS的總體設計工作,承擔了其中多項關鍵部分的開發與實施任務,給企業帶來巨大效益。

    多相水處理中心開發的『渦旋混凝低脈動沈淀給水處理技術』被列為國家九五重點科技項目推廣項目。該技術主要用於給水處理,與傳統方法相比,處理能力提高50 70%,水質也有明顯改善。用這項技術對大慶引水廠一期工程改造後,起到了明顯效果。目前,已有秦皇島海港水廠、江蘇昆山玉峰水廠等十幾個單位用該項技術進行了改造或新建,總處理水量達到100萬噸/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通過合作開發、共建技術中心和研究所、設立科研基金和共建經濟實體等模式,與大中型企業的科技合作取得實質性進展。這是企業增強自主開發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高等學校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直接為企業服務的一種有效形式。

    高校是知識傳播創新的中心,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和輻射源。在我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我校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瞄准國際高新技術前沿。

    充分利用省市政府支持,興辦高科技研發中心,將哈工大的科研、生產和開發提昇到一個新的水平。同時,利用哈工大深圳國際高新技術創新研究院,將國際上尤其是俄羅斯、日本、美國的先進技術引進、吸收和消化,進一步拓寬產學研結合的視野,瞄准國際高新技術前沿,縮小與國外創新水平的差距,促進國際先進技術轉化為國內的技術創新能力。

    注重將一些國防高精尖項目轉化為民用,不斷開發一些與國民經濟密切相關的諸多領域的新技術,完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或國際領先水平的項目。並致力於將這些高水平的項目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通過將校內較成熟的高新技術企業包裝上市,募集社會及國內外資金來支持一些高技術、重大社會公益和國際創新技術的中、前期研究和開發,並支持一些高科技成果的小試和中試,使其發展為一個成熟的技術再推向市場,使高等院校的科研、生產、開發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為了加速哈工大實現『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目標的進程,提高學校整體學術水平,把學科建設與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緊密結合,該校競爭承擔國家各級科技項目奠定基礎,確保『十五』期間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根據校內的具體情況,並結合其他高校的經驗,2002年哈工大計劃撥出3000 4000萬資金,設立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重大科技發展專項基金』。該基金的設立,順應了國家科技發展形勢:即對科技發展的投入力度加強;傾向於以產業化前期為目標和以企業為主導的業主制模式;軍工產品由計劃撥款研制方式向軍方定貨制轉變;注重科研單位本身的前期投入。有利於實現我校『圍繞國家目標,面向國防和國民經濟戰場,瞄准科技前沿,超前快速反應,重視基地建設,激勵創新意識,謀化重大戰役』的總體思路。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