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康志滿臉困惑 | |
| |
![]() 東北網哈爾濱2月16日電 流浪漢寫一手好字,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懂電腦,會開車,卻不知——『我是誰?我的家在哪裡?』 昨天上午,一條特殊的求助信通過滁州尋人啟事網站站長沈浩,輾轉遞到記者手中:在山東的青島,一個30歲上下的失憶小伙流浪街頭,種種線索顯示,這個年輕人很可能是安徽或者毗鄰安徽的江蘇人。 家住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韓蘭秋女士是最早關注康志的人,去年7月,她在賣報時發現了康志,那時康志還是一個流浪漢,1.7米的個子,雖然穿戴整齊,但頭發、胡子很長,還偶爾在垃圾箱裡撿吃的。交談中,她了解到康志失去了記憶,就連現在的名字也是在流浪過程中別人給起的。在一些特定的狀況下,康志依稀記得,自己的父親在電業局工作,家中有雙胞胎妹妹,他是做家具生意的,曾經與北京玉泉營環島家具城一業務經理有往來等。 康志的朋友們一直試圖從他的口音上辨別出他的家鄉,但遺憾的是,康志說一口標准的普通話。和一般流浪者不同的是,長相斯文的康志能寫一手好字,而且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能和外國游客自如對話,並且懂電腦、會開車,由此推測,康志很可能受過高等教育。康志依稀記得,自己在家裡過年時,總會吃白年糕,根據多方的走訪和調查,我國只有安徽和江蘇的少部分地區有這個風俗。 1月19日,青島市市北區心理健康研究會會長、青島心康心理諮詢中心主任王輝心理諮詢師又對康志進行了一次催眠治療,以期喚醒他的記憶。在催眠過程中,康志突然驚呼『火』!後來他說:『全燒了,一點都不剩。』滿是血絲的眼裡充滿了淚水。1月20日的催眠治療後,康志在一張紙上寫下了公主墳、復興門、玉泉營等地名及『柞木』、『FB一件』等文字。 根據這些線索,1月23日到1月27日,康志在青島晚報記者的陪同下特意去了北京,希望能找到自己催眠中描述的那些熟悉的場景,從而喚回記憶,但並未起到好的結果。 就在康志的找家線索完全中斷時,一封來自哈爾濱的落款為『妻』的信成了有關康志身份的重要線索: 想念的康志: ……我會處理好我的家事……我要盡一切力量和方法幫你康復。我要一生一世生生世世和你一起共渡,要你為我好好活著好好愛我。 妻:小梅(化名) 很快,哈爾濱日報記者就在警方的協助下找到小梅。 小梅18歲那年認識了一個比她大20多歲的男子,一直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幾年前,他們一家三口移居到青島,小梅與『丈夫』在市場擺攤賣菜,認識了在菜場上流浪的康志。據說,當時康志亂發長須,很少說話,夜宿馬路。小梅的『丈夫』在一番觀察後,決定收留康志。後來,康志就住在小梅家,平時教她兒子英語。康志知識面較寬,會用電腦,會開車,對家具木質有獨特的識別能力,愛好多項體育活動。康志經常幫助小梅乾家務,看到她不開心,康志還用幽默的語言開導她。 小梅說,康志只要晚上看到車燈亮,就害怕得要命。後來有一天,他終於回憶起了他撞車的一幕:當時,他遇到車禍後進了醫院,以後便什麼也不知道了。後來,小梅發現自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特殊的男子,她在心中把自己當成了康志的『妻』。去年8月,小梅決定結束與『丈夫』這種沒有名分的關系,她要處理好家庭、孩子的事情後再來找康志。就這樣,小梅回到了哈爾濱,而康志又重新開始流浪。 1月27日晚9時許,小梅站在了康志面前。小梅的愛喚醒了康志的部分記憶,但在這之前的記憶依舊被塵封在某個不知名的角落。小梅的到來,並未能完全衝淡康志找家的願望,他的家究竟在哪裡?我們的讀者中,有沒有認識康志的人?我們和康志一起滿懷希望地等待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