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7日電 如今,在蘭西縣廣大鄉鎮,閑時到鄉裡或鎮裡的『信息活動室』——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充充電、補補腦已成了當地農民的一種時尚。截至目前,信息活動室已擁有『會員』2.1萬人。
該縣各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紛紛與種養大戶和農村經紀人采取股份制的形式成立了農民科技信息合作社,免費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指導和農情信息。蘭河、長崗、長江、臨江等河東四鄉鎮,根據水田開發較快的實際,大力推廣測土配肥技術,對土地進行『切診把脈』,做微量元素測定分析,提出了減氮、穩磷、增鉀的技術措施,為農戶開發水田提供可靠施肥依據。
去年春種時,蘭河鄉農民王清玉拿著承包的30畝地的土樣來到活動室『詢診』,經測定,含鹽量已達0.6%。無奈,王清玉放棄了水田開發的念頭,避免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農技站服務熱心,我們農民省心。』這是該縣農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家住燎原鄉前進村的劉相,去年種地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藥都是從活動室購入的。他說,一來用著放心,二來活動室還提供病蟲測報、農情信息、栽培技術,讓種田人省心。
長崗鄉的張發種的12畝水稻,插秧沒幾天,就得了『赤枯病』。一請教活動室技術人員纔明白,土壤缺鉀。遵從『醫囑』施了60公斤鉀肥,果然管用。到去年底,農民增收1000萬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