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伊春2月20日電嘉蔭縣把浙閩地區敢闖、敢試、敢拼、敢冒、敢為人先的觀念和發展經驗應用到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踐,進一步謀劃思路,努力實現非國有經濟向前跨越式發展。
近幾年來,這個縣通過轉變職能、放寬政策、強化服務等措施,非國有經濟穩步健康發展。截至2002年末,全縣個體工商戶已發展到2410戶,私營企業70戶,其中產值超千萬元的企業3戶,產值超500萬元的企業10戶。從業人員達9012人,縣屬非國有經濟增加值實現2.689億元,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產值8400萬元,非國有經濟佔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9%。
對照浙閩經驗,該縣深刻認識到:在發展思路上、速度上、總量上、環境上、政策支持上與浙閩相比,都還存有較大的差距,為實現非國有經濟跨越式發展,這個縣舉全縣之力,把發展非國有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體來抓,像扶持國有企業那樣扶持非國有經濟發展,使其成為全縣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和安置職工再就業的主要渠道。實施大戶帶動戰略,引導、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依靠內引外聯、股份合作等形式壯大自己,有計劃、有目標、有重點地培植產值超500萬元的非國有企業大戶。利用資源和地緣優勢,在種植業、養殖業、旅游業、加工業、商服業等方面,全方位,開放性發展民營經濟。同時,大力發展民有林經濟,力爭5年內營造民有林25萬畝。加強出口產品基地建設和永安木材加工園區建設,全力促進個體私營業主開展對俄經貿活動。計劃2003年全縣個體私營經濟產值實現9210萬元。增長率為10%,非國有經濟實現增加值3億元,增長率為12%。今後5年內,全縣非國有經濟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79%提昇到85%。
為實現上述目標,這個縣提出並實施『兩放』、『三有』、『四不限』、『六平等』政策措施,『兩放』即放寬政策、放手發展;『三有』即讓民營企業在經濟上有實惠,政治上有地位、社會上有榮譽;『四不限』即不限發展比例、不限發展速度、不限經營方式、不限經營規模;『六平等』即在企業登記、金融貸款、稅收管理、規費標准、市場准入、部門服務方面一律平等,全力為實現非國有經濟跨越式發展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和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