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3月4日電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今年75歲的李坤纔老人,40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做好事,象雷鋒同志一樣,實踐了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地為人民服務中去』的人生信條。
60年代初,在全國上下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中,風華正茂的李坤纔,在黑龍江省糧食學校當上了光榮的人民教師。從那時起,他就堅定了一個信念,這就是:以雷鋒同志為榜樣,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當時,他所在的糧食學校教師少而新課多,李坤纔一個人講10門課程,每天上4節課,還兼任班主任、團乾部,他每天提前一個小時到學校,刷廁所、掃走廊,打掃教室,從未休過一個星期天。由於他出色的表現,在60年代中期,李坤纔被哈爾濱團市委授予學雷鋒積極分子。
1983年,李坤纔老人退休了。他自費設計印制了獨特的名片,名片上沒有職位等官銜,只印上了『陽光老人李坤纔』、電話號碼和『能為您辦點事很榮幸』的承諾。從此以後,各種求助電話紛至沓來。象誰家漏水了,誰家孩子上不起學,誰家的殘疾人需要照顧了等等。李坤纔每天都是在奔波中為老百姓解決這些生活中的難題,他也從中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幸福和快樂。
為了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學雷鋒的行列,李坤纔和其他三位老人組織發起並成立了哈爾濱夕陽紅義務服務隊,本著『自願參加、無償服務、志在奉獻』的原則,吸引了包括各行各業,各年齡段的人加入到這支學雷鋒的隊伍中,堅持不懈地從事學雷鋒的公益活動。
孫澤民、陳天花夫婦就是在李坤纔行動的感召下走進夕陽紅義務服務隊的。1996年,李坤纔無意之中聽說一名叫孫澤民的工人,單位拖欠工資,愛人又下崗,家中還有一位90多歲的老母,動遷後連住處都沒有。李坤纔奔走了兩個多月,與多個部門協商,終於為他們一家解決了溫飽問題。事後,夫婦倆對李坤纔千恩萬謝。李坤纔說,要想感謝我,只有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去幫助更困難、更需要幫助的人。從此,哈爾濱夕陽紅義務服務隊中增加了一對夫婦隊員。夫妻倆逢人便講,『幫助別人的感覺真好。』
就這樣,李坤纔老人不但自己學雷鋒、做好事,還帶動其他人學雷鋒、做好事,相信在千千萬萬個李坤纔的努力下,雷鋒精神一定會代代傳承。現在哈爾濱夕陽紅義務服務隊,這支學雷鋒隊伍,已經從最初的10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