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哈爾濱市國資管理改革五年 改革激活『休克魚』
2003-03-28 09:00:37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8日電東輕終於擺脫了困境。

    可說起1998年那次由『工廠』轉為『公司』的審計,萬餘職工至今還心有餘悸:一向自認為贏利的企業,竟潛虧3個億!

    殘酷的現實,讓40多年來一直把『滿足國家需要』視為己任的『老東輕』們醒悟:過去的東輕,原來只是來料加工的『大車間』,根本不是市場上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

    東輕的經歷,正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中國有企業的普遍『遭遇』。為構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我市從1998年起,加快國有大中型企業公司制改造步伐。到目前,全市已有114戶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改制面達85%;有15戶企業成為上市公司,累計融資76.1億元。

    改制,促進了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流動。哈啤通過收購粵海旗下3家啤酒公司和在香港成功上市,一躍成了全國同行業『老四』;哈藥握著三次成功配股募集來的14.86億元資金,已開始全面對標『世界醫藥50強』。

    改制,也提高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東輕公司『靚女先嫁』,以優良資產吸引戰略投資者,引來全國數十家企業關注,從中選出5家有實力的企業作股東,使國有股減持到65%。

    5年間,我市國有資產比重下降14個百分點,國有經濟控制力增了數百億。

    突圍,遏制資產『日漸消瘦』

    哈紡織印染廠聯合公司近日遞交申請,要求由『租賃』變『出售』,徹底退出國有。

    這個號稱『十萬錠』的企業,投產之日就是虧損之時,可謂生不逢時。在『租賃經營、合資合作、分塊盤活、分流人員』機制下,6個主體分廠的廠房、設備被6個民營企業租賃,放假職工重新上崗,當年就見成效。在全國限產砸錠、紡織企業紛紛倒閉時,『十萬錠』不僅活了下來,而且還成了香坊區的產值和利稅大戶。

    把國有資產從『日漸消瘦』的狀態中解脫出來,讓有能力使其增值的人掌握,這已是我市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棋局中的重要一招。到去年底,全市已有117戶企業通過購並、兼並、拍賣、出售、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實現了產權制度改革,27.9億元國有資產得到妥善處置,3.2萬職工被安置。

    哈蓄電池廠是我市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將全部國有資本有序退出的第一家。這個資不抵債企業的『零價出售』並非『白送』,企業負400萬元的全部資產,連同1200多名職工的安置,均由收購方承擔。短短幾個月,收購方不僅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和經營機制,還由單純的傳統蓄電池產業向生物制藥、機械電器等高科技、高附加值領域邁出了堅實腳步。

    產改,盡管困難重重,可眾多『套』在很難再有贏利前景領域中的國有資產,正在這種市場化運作中保值增值。告別本行的哈毛、省化機,辦起市場後紅紅火火;由職工分兩次購買國有淨資產、完全轉為民營經濟的中央紅集團,已迅速實現低成本擴張。

    接應,在舊畫上繪出新卷

    曾一口氣『收』下7家國有、集體企業的『非國有』企業時代工貿集團,不久前又以2880萬元買下『東海龍宮』,再次實現超常規發展。

    市場化的產權置換,離不開非國有經濟的參與。在有關政策支持和引導下,我市已有76個私營企業或民間資本參與到國企改革中來。他們因企施策,兼並、收購、出資入股並舉,非國有經濟的靈活性將一個個老國企包袱點化成了財富,布滿墨跡的舊畫上由此繪出新畫卷。

    哈爾濱制氧機廠萬餘平方米閑置廠房,如今被民營企業雙新環保公司派上了大用場。『雙新』以千餘萬元資產與專利注入,又吸引包括國債在內的多方資金共同組建股份制公司,不僅開發制造出了極具市場潛力的垃圾處理機械,還為自己的產品找到了下家———建在本市和北京的兩個垃圾處理廠將全部采用。

    職工上訪、債主上門,這是許多兼並、收購國企的非國有企業需要面對的現實。但私企錦秀集團的兩次成功兼並,卻都是平穩過渡。集團董事長施錦秀對此的解釋是:每次兼並,都以能償債、能安置職工、能繼續投資改造為前提。據了解,錦秀集團在兼並國企過程中,創造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償還原國企債務8000餘萬元。

    『有進有退』,國有資產價值形態的退出與集中,帶來了一系列可喜的嬗變———『休克魚』被激活了。

    ●相關鏈接

    哈市工業經濟發展備忘錄(1998年—2002年)

    ●5年來,全市工業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2002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47.1億元,年均增長12.4%,高於全市GDP年均增幅1.3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工業年均增幅3.1個百分點。

    ●5年間,全市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2002年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超過10億元,比1997年淨增15億元;地方工業減虧30%,虧損面比上年下降6.4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由1998年的49.4提高到89.2。

    ●2000年,我市工業經濟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總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結束了長達9年的虧損局面。2001年和2002年,利潤總額、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連創歷史最好水平。

    國企改革,一場硬仗。五年一役,工業經濟從谷底駛上快車道,令人信心大振。

    『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十六大提出的『兩個毫不動搖』,既是方針,又是策略。即將召開的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將進一步對國企改革作出具體部署。我們堅信,老工業基地哈爾濱即將迎來又一個明媚的春天。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