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日電作為傳統農業,青岡葵花產業重又顯出無限生機。流通型龍頭和加工型龍頭的雙輪拉動,使葵花身價一路看漲。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抓葵花品種改良增加土地產業,提高農民收入。今年,全縣農民種植葵花面積將達到25萬畝,產量將達到3.5萬噸以上。
農民種地看市場下菜碟,選擇葵花是因為有了廣闊的市場前景。在青岡縣城南的哈黑公路兩側,南北1公裡長的距離都是收購、銷售葵花的業戶,房前屋後放著的都是袋裝或散放的葵花子。它不僅吞吐著本縣的葵花,還吸引了蘭西、明水、安達、依安等市縣的葵花匯集此地,每年流動資金近兩千萬元,吞吐葵花上千萬噸,吸引著來自上海、廣西、浙江、河北等省區的客戶前來洽談業務。同時,加工葵花的企業也在張大嘴巴『吃葵花』。這個縣頗具規模的加工企業有3家,均以加工葵花仁為主,生產的葵花仁不僅銷往全國各地,還通過大連港口從日本等國換回了外匯。其中最大的企業是2002年9月落戶青岡的大連飛牛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該企業年可加工葵花4.5萬噸,生產葵花仁1.5萬噸。目前,這個縣全部的葵花產量也無法滿足企業的加工能力。縣委、縣政府看准了裡面的商機,積極引導農民發展葵花產業。首先是在改良品種上下功夫。幫助農民選擇二元雜交或三元雜交的『黑貝』、『甘葵二號』和『美葵二號』等品種。這些品種的葵花畝產在150公斤以上,價格高達1.4元,每畝比普通品種增收80元以上。2002年冬天,禎祥鎮農技推廣中心購回5萬公斤『黑貝』,目前早已銷售一空。春耕生產在即,作為葵花主產區的勞動、連豐、中和、禎祥等鄉鎮的農民正在積極規劃地塊,購買葵花種子和化肥,准備穩穩地賺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