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4月3日電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是我國少數民族建區最早的區,建區5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關懷下,達斡爾族的後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本區的少數民族適齡中小學生入學率百分之百,學生即能接受傳統的九年義務教育,又能把達斡爾族語言和文化傳送下去,讓達斡爾族人把他本民族優秀的文化、藝術發揚光大。
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建區1952年,是我國達斡爾族聚集居住最為集中的地方,也是全國唯一的市轄達斡爾族區,這裡的達斡爾族的生活、文化及風土人情是達斡爾族的代表。全區人口17萬人,其中達斡爾族人佔7.3%,並且分住面非常廣。全區共有民族中小學22所,在校生430人,達斡爾族佔7%,梅裡斯達斡爾族區委、區政府貫徹執行《黑龍江省民族教育條例》,千方百計利用各種可用條件和契機,抓教育投入,大力改善辦學條件,從各個方面向民族學校傾斜。目前全區的中小學校全部磚瓦化,實現了全區最好的建築就是少數民族學校,這個區的愛民希望小學、哈拉達斡爾族小學、齊齊哈小學達到了齊齊哈爾市中小學一流水平,並且全區唯一的達族中學建起了大型教學綜合樓,功能齊全,有微機室、多媒體大屏幕、電教室、語音室。
梅裡斯達斡爾族區是以農牧業為主的少數民族區,經濟欠發達區,但離齊齊哈爾市城區比較近,地理位置優越,耕地面積比較多,這個區的領導面對困難,堅持多層次籌措、多渠道爭取、多途徑投入的工作思路,抓教育投入。僅去1年就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極大地改善了辦學條件。上海市奉賢縣個體工商協會還捐資40萬元,新建了雅爾塞錦秀希望小學。投入20餘萬元,重新建設了原巨寶山的中學,使輟學的孩子又回到了學校,繼續讀書。
這個區加強教師業務素質提高工作。鼓勵廣大教師通過各種形式開展繼續教育,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的創新能力。只有高質量的領導隊伍纔能帶出高質量的教師隊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新型人纔。為提高學校和其他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由區教師進修學校負責,對全區中小學校長、主任進行了高水平的崗位培訓。同時還組織了教師培訓、計算機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教材大綱培訓等活動,目前全區教師的微機培訓已全部完成。運用多媒體等到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正在推廣開來。骨乾教師隊伍不斷發展和壯大,培養了三批共計1000多人次的省市區骨乾教師、教學名師、學科帶頭人,還把優秀的少數民族教師送到省和國家級大學深造。
達斡爾族民族中小學7%是少數民族,教學上這個區真對達斡爾民族有語言沒有文字的特點,采用雙語教學,即有漢語教課,又用達語會話,把達斡爾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和歷史讓他們世代相傳,使用達語講課,極大的溝通了達斡爾族人的情感,使課堂氣氛和教學質量得到提高,這個區已連續十年邀請省、市等專家雙語教學研討會,上觀摩課,總結雙語教學經驗,這個區的領導認識一箭雙雕,振興民族區的希望在教育,發展農村教育必須走改革之路。結合民族區實際,積極啟動農村基礎教育改革,全區實行三教統籌,農科教結合,兼顧昇學,育人之路越走越寬。全區小學以勞動教育為切入點,適當引進職教因素。新發小學、大八旗小學、音欽小學、額爾門沁小學開設了勞動課,從小學開始,增強學生的勞動情感,讓學生接觸到一些勞動知識,為昇入初中後學習職業技術奠定基礎。在勞動課教學中,引導學生『手腦並用,教學做合一』,因地制宜的組織學生開展小星火、小發明、小創造『三小活動』,激發了學生動手動腦興趣,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的優良品質,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結合全區『一村一品』科技興家項目,改革勞動教育內容。大八旗小學指導學生學習洋蔥的種植技術、化木小學指導學生學習水稻的種植技術,從而讓學生從小就學到一些科學技術知識。
全區初中突出了分流教育,為學生昇學回鄉務農奠定了基礎。雅爾塞中學、莽格吐中學實行了『3+1』的初二分流,學校把願意學習農業技術知識的應屆畢業生利用一年或兩年的時間進行培訓,讓學生學習與當地主導產業和家庭管理項目相吻合的實用性技術。如庭院經濟、棚室生產、食用菌生產、畜禽飼養等實用技術,使分流班學生學有所獲,捧加顧綠色證收,又為回鄉務農備足了一門技術。
達呼店中學創造條件,積極引入職教內容,學校開闢了學農、學工、學商和運輸基地,通過這些基地引進、實驗、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直接或間接的服務於農村經濟和社會。
去年全區初中畢業生總數是1043人,昇入重點高中、一般中學、職業高中、中師、中專,昇學率為80%,比上一年提高了2.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