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牡丹江4月7日電綏芬河、東寧兩個口岸每年從俄羅斯進口大量木材,基本銷往我國南方地區,南方企業進行精深加工做成家具後又回銷北方地區。面對外貿進出口數字年年增長,卻對地方經濟拉動不大的狀況,牡丹江市提出既做通道又做基地,要打造自己的『伊春光明』。近日,牡市出臺了《關於實施沿邊開放戰略的若乾意見》,著力把沿邊開放培育為全市第一經濟亮點。
目前牡丹江市年外貿進出口總值已達21.1億美元,佔全省進出口總值的48.5%,居各地市之首;對俄貿易實現19.5億美元,佔全省對俄貿易的83.7%。但在發展的同時,市區、內陸縣(市)與口岸縣(市)經濟關聯度不高,尤其是對俄經貿合作項目少、規模小、領域窄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一些生產企業對國際市場特別是對俄羅斯市場研究重視不夠,生產加工與國際市場脫節,地產品出口品種少、規模小,外向型經濟比重低。為充分發揮自身的地緣優勢、口岸優勢、通道優勢,進一步打造對俄經貿合作優勢,牡市提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利用中俄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為目標,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為主攻方向,以擴大對俄經貿合作為突破口,舉全市之力發展大加工、培育大物流、建設大通道、搞好大服務。主動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分工與合作,逐步建成東北亞經濟圈中的進出口商品生產加工中心、中俄商品集散中心、全國進軍俄羅斯市場的綠色通道和服務平臺。
圍繞實現沿邊開放戰略昇級目標,牡市已篩選確定了66個重點推進項目,並啟動了『4421』工程。『4421工程』即建立四個區:牡丹江對俄貿易加工區、牡丹江進口木材加工區、綏——波互市貿易區、東——波互市貿易區;培育四個集散中心:黑龍江省中俄果菜集散中心、黑龍江省中俄木材集散中心、中俄建築裝飾材料集散中心、中俄商品集散中心;建立兩條對俄農副產品出口產業帶;沿201、301國道兩側建立一批規模較大、分工合理、特色突出的對俄農副產品出口基地,形成公司加農戶、市場連基地、產供銷一體化的外向型農副產品產業鏈;暢通一條對俄經貿大通道:牡丹江——綏芬河(東寧)——烏蘇裡斯克——海參崴(納霍德卡)國際經貿大通道。牡市《關於深入實施沿邊開放戰略的若乾意見》還提出建立健全項目庫,圍繞對俄貿易加工區、互市貿易區、商品集散中心和通道建設等沿邊開放重點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項目庫,篩選出一批對外商有吸引力的優質項目,通過各種渠道納入省和國家的招商項目庫和各國投資商的視野。同時積極創建會展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金融服務平臺,構造全方位服務體系,營造全方位開放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