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大慶4月8日電 『中俄原油管道』方案引起公眾廣泛關注。據悉,該管道終點為我省大慶市。日前,就此方案對大慶的影響,記者采訪了有關方面。
中國最近20年的經濟始終持續高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目前,中國石油的年產量基本維持在1.5億噸左右,石油進口數量則以每年上千萬噸的速度增加,如今已經達到年進口7000萬噸的水平,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俄羅斯在這項國際生意中有利可圖。
對大慶來說,這個項目會產生多大的影響,還是個未知數。記者在黑龍江計委、大慶市計委、大慶石油管理局等單位了解到,大慶乃至全省都十分關心這件事情,但具體能夠給大慶留多少油,還需要國家統一制定計劃。
大慶在我省有重要地位,每年黑龍江省財政收入很大一塊來自大慶。大慶是一個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城市,典型的資源型城市。目前,大慶石油產量每年正以150-200萬噸的速度萎縮,資源枯竭可以預見。
1998年黑龍江省委七屆八次全會提出構建黑龍江省哈大齊牡石化產業帶,將石化產業列為『富民強省』三大支柱產業之首。而大慶地區是哈大齊牡石化產業帶的核心和龍頭。該項目重點項目分一期、二期和推薦項目。總投資200多億元,實現利稅60億元。大慶地區則佔一半。
今後5年,大慶計劃上37個總投資150億元的石化大項目。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原油,可以說,中俄石油管道的修建給了大慶難得的機會。
大慶正在擬定向國家申請使用俄羅斯原油問題:一是國家在大慶建一套原油穩定裝置,把原油中的石腦油組份和一部分液態烴分離出來,留給大慶。因為這兩種成份本身對管道有腐蝕作用,而它們又解決了大慶發展『大化工』原料不足問題;二是給大慶一定份額的原油加工量,解決大慶原油加工能力閑置問題。
大慶市委書記王志斌就中俄石油管道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俄羅斯政府內閣會議決定與中方合作興建石油管道,對正在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大慶市人民來說,是一個鼓舞人心的好事情。
大慶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過程中,自身也積累了產業結構嚴重失衡等一些特殊的矛盾和問題。目前,石油經濟仍佔全市經濟的72.7%,地方財政收入的75%也來自石油經濟,可以說大慶依然是油經濟『一柱擎天』。這樣的矛盾和問題決定了大慶的特殊出路,就是要發展替代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建設高科技現代化城市。
就現階段而言,替代產業的新優勢還沒有完全構築起來,可持續發展仍然要依靠石油和石化:石油保持一定的產量,可以提供較長的緩衝時間,支橕發展替代產業;石化產業加緊改造擴建、存續企業謀求轉制發展,可以為我們做大吃配延伸文章、推進多層次的項目合作,提供良好的條件。引進俄羅斯原油經過大慶,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個難得的好機遇。抓住這個機遇,就會更加有力地支持和保護替代產業的發展,增強大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中俄原油管道』敲定的臺前幕後
『修與不修』不再是懸念
3月14日,俄政府決定鋪設安加爾斯克 納霍德卡石油主管道,同時建設至中國大慶的分管道。至此,中俄石油管道途經大慶不再是『懸念』。此事一經傳出,立即引起轟動。
據了解,1994年11月,俄羅斯方面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率先提出修建一條管線,把俄羅斯石油輸出到中、韓、日等國。這條管道自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安加爾斯克經中國滿洲裡入境,終點為大慶。
中俄兩國政府一年半前就共同建設安加爾斯克 大慶石油管道達成協議,俄方主要由實力很強的尤克斯石油公司籌備這一項目(即大慶方案)。去年底,俄石油運輸公司又提出了鋪設從安加爾斯克至俄遠東港口城市納霍德卡的管道方案(即納霍德卡方案)。
幾個月來,俄各大石油公司及專家們就這兩種方案展開了激烈爭論。鑒於兩家爭執不下,俄能源部不久前建議政府采取兩條管道結合起來的折衷方案,即建設安加爾斯克 納霍德卡主管道,再從外貝加爾湖鋪設至大慶的分管道。
今年3月13日,俄政府舉行會議,討論建設從安加爾斯克向亞太地區出口石油的上述三種管道方案,但未能作出決定。14日則宣布,俄政府采取了折衷方案。
至此,鋪設管線一事終於塵埃落定。
俄羅斯計劃從2010年起,通過安加爾斯克 納霍德卡主管道每年向日本、韓國等國輸送5000萬噸石油,通過至大慶的分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3000萬噸石油。其中,到大慶的石油管道優先開工。
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俄羅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尤克斯石油公司將投資1.5億美元建造俄羅斯段長達1600公裡的管道,中方將投資5000萬美元建設中國境內的800公裡的石油管道。
九年坎坷一朝通
從1994年開始,在整個項目的運作中,中國方面一直持比較積極的態度。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曾經三次遠赴俄羅斯與俄談判的任傳俊認為,這種方案符合中石油的利益預期。這項工程投產後,將直接改變我國石油進口56%%來自中東地區的現狀。到2010年,20%%至30%%的石油進口將來自俄羅斯,直接改善我國石油安全的現狀。另外,我國東北地區的原油加工能力很強,而目前的油田儲量只能滿足煉油廠的70%%,來自俄羅斯的原油也將直接緩解東北地區用油的『燃眉之急』。
但是俄羅斯方面卻存在多種變數。俄羅斯方面對於兩種方案一直僵持不下,俄羅斯尤克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一直處在爭論當中。俄羅斯尤克斯石油公司認為,如果把輸油管道單方面修到中國,在中俄的25年穩定供油期滿結束後,將有可能受到中國進口的某種限制。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則認為這個方案意味著付出一筆巨大的管輸建設費。
另外,俄方部分人考慮把石油賣到韓國或日本,可能要比賣給中方得到更多的利潤。
中俄方案有自己的優勢,方案全部完工後的輸油量為每年3000萬噸,而遠東方案的設計輸油量為每年5000萬噸。就目前俄羅斯石油專家對東西伯利亞地區石油儲備的預測,保證中俄石油管道連續輸油20年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無法保證每年輸油5000萬噸的遠東方案。
中俄方案還有一大優勢,經此管道運輸的石油將全部由中石油采購,中國方面准備以法律的形式作出連續20年采購俄羅斯石油的承諾。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在提出遠東方案時,聲稱通過這條管線出口石油的主要對象是日本、韓國,甚至還有美國,但這些國家中還沒有一個明確表示要從俄羅斯遠東港口大量進口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