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渾身是寶
沙棘,一種原產於我國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耐乾旱、耐瘠薄、耐寒冷、耐鹽鹼。而且固氮能力十分強,是大豆的兩倍,一畝5年生的沙棘林,可固氮12公斤,相當於25公斤尿素。
沙棘栽後3 5年結果,6 7年進入盛果期。我省進入盛果期的大果沙棘林,每畝每年可產鮮果1000公斤。沙棘果含有190種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物質,具有治療心血管病和提高人體免疫能力的功效,已列入『中國藥典』。
沙棘果可實現無廢料加工,其果汁、果皮、果渣、種子都可利用。沙棘樹的葉子作飼料,其價值和紫花苜蓿相當,一畝5年生沙棘林,每年可提供50多公斤鮮葉。一畝3年生沙棘林產柴200公斤,相當於140公斤優質煤。
據省農科院漿果研究所的專家介紹,栽種沙棘可以改造我省西部沙地和沙化草原,在陡坡地沿、水打溝口均可種植沙棘減輕水土流失。在北藥開發及農產品加工方面,沙棘也可派上用場。我國27省(區、市)已開發出飼料、食品、保健品、醫藥、肥料等8大類200多種產品,其中沙棘酒、沙棘化妝品、沙棘藥品已進入東南亞市場。實踐證明,在鹽鹼地、廢棄地栽沙棘,較其他植物造價低、成活率高、成林快、收效早。據統計,盛果期沙棘林,每年僅賣果一畝就可收入2000元,可大大增加農民收入。更為重要的是,沙棘在退耕還林、天保工程、恢復植被、恢復生物鏈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對建設生態省的作用不可小視。
開發沙棘有好『底兒』
據農科院專家介紹,我省從1987年即開始沙棘育種、造林、開發研究,現省內有兩個研究所從事沙棘育種研究,現已育出適於我省條件的沙棘品種5個。省農科院漿果所建成了我國北方最大沙棘基因庫,面積100畝,保存材料93份,而且是國內最大沙棘種苗基地,每年可提供優良苗木700萬株。
目前,在我省安達、明水、杜爾伯特等西部鹽鹼地區和綏棱、孫吳、榮軍農場等風沙地及沙金礦棄地、廢棄地、鹽鹼地及退耕還林地已育沙棘林12處,共1.1萬畝,其中60%已郁閉成林,80%已進入結果期,收到很好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綏棱縣長山鄉農民程貴發說:『俺1999年春在承包的退耕還林地上造沙棘林60畝,沒想到從此就過上了好日子,去年僅采果一項就收入4.7萬元,乾啥能掙這些錢。』
據介紹,近幾年,國內市場上沙棘果成了熱銷貨,由原來的每噸1600元連續上漲到2800元。以沙棘果為原料生產的系列產品以其綠色、保健備受消費者青睞。省農科院漿果所已開發出沙棘酒、沙棘油等系列產品,僅沙棘果酒一項年創收20萬元。開發出的沙棘茶、沙棘口服液也已投放市場。
還需再跨幾道坎
黑龍江省的氣候條件適宜沙棘生長,且我省有幾千萬畝沙地、沙化草原、退耕地、廢棄地、鹽鹼地需要改造、開發,有條件也有需要發展沙棘產業。但目前我省沙棘產業的規模不大,發展步子也較慢,專家分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沙棘造林投入較大,造一畝沙棘林種苗費需300元,一般要到5年之後纔得到經濟回報,這對於一般農民來說,很難承受。而且在生產上,急需普及先進的造林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目前我省掌握這些技術的人員較少,技術推廣力量不足。
再有,沙棘種植與沙棘果加工不能有效銜接,農民種沙棘擔心果賣不出去,加工業擔心建廠原料沒有來源,這也是制約沙棘發展的一大原因。
黑龍江省有先天的資源優勢,也有發展沙棘產業的基礎,只可惜目前還沒有全省中長期的沙棘發展規劃。
國家早在1985年就成立了全國性的沙棘綜合開發指導組織,專家建議,我省也應成立全省沙棘開發的協調領導機構,制定全省的發展規劃,協調各部門力量,保持沙棘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同時,充分利用國家加大生態工程投資的機會,爭取更多資金用於沙棘林建設。專家指出,要想沙棘大發展,必須加強對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的投入,以實現在沙棘育種、造林營林、產品開發等方面不斷創新,增加沙棘產業的經濟效益及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