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破爛不堪、催上催下……提起公交車,哈爾濱市民常常發出這樣的抱怨。如今,車輛新了,服務好了,公交車成了我們這座城市一道流動的風景。
車輛新了:豪華大巴冬暖夏涼
為徹底擺脫市民心中『愛不起來又離不了』的大公交形象,5年來,哈市交通部門廣開門路,通過市政府投資與企業融資的方式投入資金6.7億元,將全市80%的『老弱病殘』公交車更新為先進的空調車、豪華車和標准型公交車。其中,僅2001年、2002年就投入3.45億元,改造更新了50多條線路、1734臺公交車,佔營運車輛總數近50%,使我市公交車輛檔次明顯提高,讓市民享受到冬暖夏涼的舒適。
與此同時,市交通局通過社會融資的方式引入資金3421萬元,對市中心區域70條街路的公交站牌、站杆進行改造,共建設燈箱式景觀候車長廊336處、立面箱式站杆309根,在為市民遮風擋雨的同時,也為城市增添了景觀。
2002年末,全市有公交線路108條、營運車輛3720臺,公交線路總長1824公裡,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9.8標臺,日客運量195萬人次。
線網大了:小區建成公交即通
為縮短居民小區與站臺的距離,節省居民出行時間,交通部門制定了『道路修到哪,公交線路伸到哪,小區建到哪,公交車通到哪』的工作目標。僅近兩年,我市就新闢公交線路7條,對21條公交線路走向進行調整或延伸,公交線路長度增加了202.5公裡,公交線網密度每平方公裡增加了0.52公裡,達到每平方公裡3公裡,營運車輛增加了971臺,公交線網服務區域已覆蓋我市建成區的90%以上。其中,重點解決了文景小區、宣慶小區等41個新建小區21.6萬居民和松北新區教育基地3.8萬師生的出行難問題。在城市建成區內,市民從家裡步行至公交站點的時間,平均不到7分鍾。
秩序好了:車廂成了文明窗口
多年來,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家庭承包式公交車成為哈市公交客運的主體,單純追求經濟效益使公交服務和管理一度陷入『黑洞』。
為規范公交客運市場經營秩序、提高服務質量,我市明確了『淘汰個體、轉換機制、節約經營、規范發展』的工作思路,重點解決公交企業『小、散、亂』的狀況。目前,全市108條公交線路中,已有73條線路取消了單車承包和家庭式經營方式,實現了車隊化或公司化管理。同時,從2000年起,我市對公共交通運營結構進行了調整,93條通勤捎客車線路、423輛通勤捎客車被全部取消;1000多臺被稱為『瘋狂老鼠』的小公共汽車從市區主乾道消失,我市的公共交通經營結構和市場秩序明顯好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
管理規范了,服務也改善了。樹立『新世紀哈爾濱交通人形象』、創建品牌線路,一系列創建活動使公交司乘人員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采用新的《服務規范》,變管理乘客為服務乘客,公交車廂成了文明殿堂。目前,全市已有39條公交線路把『統一著裝、掛牌上崗、站立服務、照顧好特殊群體、正確使用文明用語』作為服務標准。公交形象改變了,乘客滿意率上昇了,投訴率下降了。這『一昇一降』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乘客的一舉一動,車上隨地吐痰、吸煙、搶座、大聲喧嘩等不文明行為隨之大為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