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14日電近日,在哈爾濱市動力區通鄉街,常有一輛掛著『綜合執法』牌子的墨綠色微型貨車沿街游弋,尋找『獵物』。一旦發現有民工模樣的人出現,便上前攔住,以辦理『勞務證』為名收取『勞務費』,若有不從,輕則遭到這伙人的謾罵毆打,重則被強行帶走。如此野蠻收費行為,令外來打工者敢怒而不敢言。
內蒙古烏蘭浩特來哈打工的李雙龍向記者哭訴了他的遭遇。『我是2002年10月來到哈爾濱的,經老鄉介紹,在動力區通鄉街哈慈集團附近這個自發形成的勞務市場內攬活兒。勞務市場的工作人員來收費,我都按時交錢。今年2月,由於很多天沒有攬到活兒,我連每日三餐都成了問題,實在無力交納每月40元的「勞務費」。2月12日,我正在街上攬活兒時,被勞務市場工作人員發現,他們上來將我抓住。雖然我苦苦哀求,並且表示立刻籌錢交費,他們還是將我扭送到通鄉派出所。由於我的身份證丟了,派出所的人當天就將我送到哈爾濱市收容遣送站。』
『太可怕了!』談到在遣送站的經歷,李雙龍仍舊是心有餘悸。他回憶道:『我剛剛進入遣送站羈押室的時候,便被室內一哄而上的羈押人員打倒,他們一邊打我,還一邊威脅我不許叫,否則就打死我。隨後,嘴裡被人塞上了一塊破布,雨點般的拳頭將我打得暈頭轉向。在關押了12天後,我被送到了位於黃山附近的遣送站農場勞動。白天刨牛糞,晚上搓苞米粒。整整關了27天纔被放出來。』
4月5日早7時許,記者來到動力區勞務市場進行調查,發現勞務市場的收費人員駕駛著黑AB8616墨綠色微型貨車出沒於通鄉街、孫家站、鄧家屯、巴安裡街、紅星村等外來人口較集中的地區。
車上的幾名收費人員均著便裝,沿街見有陌生的民工,便下車盤問收費。僅一個小時左右,就有7名民工被他們強行收取了『勞務費』,辦理了『勞務市場務工證』。這些人收錢後只給務工證,卻不給收據。在打工者拿到的務工證上,蓋有『哈爾濱市動力區勞務市場通鄉管理服務站』的公章及印有『哈爾濱市動力區勞動局監制』的字樣。記者發現,『收費人員』在收取了勞務費之後,並沒有要求這些人進入市場,這些民工仍舊沿街攬活。
據勞務市場附近的居民講,凡是在這裡經過的人,無論是磨菜刀的、收廢品的還是撿破爛的,勞務市場的收費人員概不放過。更有甚者,一些衣裳穿著破舊的行人,也常常被他們抓入勞務市場內進行『調查』。
在哈市收容遣送站,記者看到了李雙龍被羈押時的收容審查遣送登記表。在初審記錄一欄中寫著『該人自述來哈務工,無任何手續,被通鄉派出所收容。』
據動力區通鄉派出所負責處理此事的民警延宏偉講,他當時對李雙龍進行檢查,發現他無身份證及相關證明材料,系『三無』人員,根據《黑龍江省外來人口管理條例》依法對其收容。一段時間以來,被通鄉派出所收容遣送的『三無』人員約10餘人,其中有半數是根據勞務市場提供的信息實施收容遣送的。
4月8日,記者撥通了動力區勞務市場負責人商站長的電話。商站長向記者介紹說,這個勞務市場隸屬於動力區勞動局勞動監察科,負責對外地來哈打工的民工進行規范管理。記者問其40元的『勞務費』是根據什麼收取的,又經過哪個部門批准時,商站長解釋道:『他們所收的40元「勞務費」是退路進廳費,其中包括冬天取暖費、場所費、飲水費、服務費等,是根據動力區政府2000年25號文件中的相關規定收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