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16日電 隨著公交新車的大批上路,哈市公交車中70%采用了無人售票,人們對自備零鈔的購票方式已不再陌生,但在實際運作中乘客和公交企業還是有很多『麻煩』。
出行時提前准備零錢,或是在車站附近的報攤將手中的鈔票『化整為零』,這樣的經歷恐怕是大多數市民都曾有過。沒有零錢的乘客,不得不在售票箱周圍等候找零;或是在乘務員的協助下向其他乘客換零;早晚乘車高峰時段,因乘客等待找零造成車廂擁擠、堵塞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記者在10路公交車上看到,一位中年婦女拿著面額50元的紙幣上車,因無法找零司機只能讓她在下一站下車。對此,司乘人員苦笑作答:『為了照顧乘客,我們已經打破了「概不找零」的慣例,盡可能地為乘客提供幫助。』面對乘客被『拒載』的尷尬場面,司乘人員更多的是希望獲得一些理解。在道外七道街乘車的劉女士上車後投了10元錢,卻被司機認定為是2元,各執一詞。無奈,劉女士被拉到終點站,經過一番調解,劉女士最終雖然拿回了找零,可卻誤了工時惹了一肚子氣。
在哈市第一個實現IC卡乘車的89路調度室,記者看到三個點鈔員正忙於埋頭清點零鈔。據車隊於隊長介紹,盡管IC卡的使用率已達到日平均1600人次,高峰時使用率達30%,且有不斷攀昇的趨勢,然而30臺車輛運營中每日仍需清點現金約25000餘元,其中僅硬幣就佔了30%。高峰時根本無法在短短的5分鍾內(車次間隔5分鍾)完成清點,常常造成『壓箱』,不得不利用平峰時間進行復核。若是IC卡的使用率提昇到60%,零鈔清點的繁重工作將減少一半。記者從哈市公交管理處了解到,哈市日乘車人數達95萬人次,收取零鈔近百萬元。百萬元零鈔的清點、復核、存儲,使各車隊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精力。此外,由於市民的素質參差不齊,假鈔、殘幣、投入游戲幣的事也時有發生。
專家指出,由於IC乘車卡相對傳統的月票而言,具有一次購卡、無限充值、適當優惠等諸多優勢,更為便利的支付方式對乘車者極具吸引力。目前,哈市乘客中月票持有者約佔總人數的30% 40%,將成為IC卡推廣使用的主體。目前,公交行業使用IC卡已在上海、大連、廣州等城市相繼推廣。據悉,哈市交通局力爭在今年率先在聯運線路推行IC卡。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市場運作、價格合理定位、利益分配的管理模式的形成,從推廣使用IC卡乘車到最終實現『一卡通』,市民的出行將變得更加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