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早餐供應處在尷尬境地 早餐想要吃好有多難
2003-04-16 11:23:3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4月16日電日前,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接待了一位患者,這位患者每天上午工作時,總感覺到疲勞,提不起精神,記憶力明顯減退。經檢查,該患者血糖非常低,原因是近段工作忙常常顧不上吃早飯。記者從哈市一些醫院了解到,類似情況不少,患者絕大多數以年輕人為主。多少人不吃早餐

    據對39中等學校近三千名學生和家長的調查顯示,不吃早飯或早飯吃得不及時者佔30%以上。而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心內科的信息,早餐營養不足的人,絕大多數低血糖,易得結石病,易於倦怠、躁怒、反應遲鈍等,這也是車輛肇事的主要原因之一。營養學家警告:血糖過低時開車與酒後駕車同樣危險。

    尷尬境地

    近日,記者在南崗、道裡、道外等區采訪時發現,街頭早餐網點基本處於『證照』不全狀態,經營者大多是來自外地,由於沒有正規的營業執照,擔心查處,他們往往躲著『市容』打游擊佔道經營,或長年累月紮堆在一些物業管理不太嚴的小區中經營。在道外區北七道街一家油條攤前,老板說,『一早上能賣給百十來人,油條2元一斤,毛利在200餘元,純利在百十元左右。』來自哈市工商部門的資料顯示:哈市500餘處集貿市場中,設有主食攤位的只有370餘家,年供應主食約6萬噸,遠遠不能滿足市民需求。一些飯店經營者告訴記者,經營早餐的利潤很低,早餐的營業額僅佔全天的七分之一。路邊小攤方便快捷,但衛生條件良莠不齊;正規飯店營業條件好,而有些經營者嫌利潤太少,開發早餐的積極性不高。哈市的早餐供應處在這兩者之間的尷尬境地。

    滲入小吃文化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餐飲小攤設施簡陋,生意卻相當紅火,但透過表面的熱鬧,仍難掩店鋪少、經營規模小、品種單調的缺陷。漫長的冬季使哈爾濱人不習慣到外面吃早餐。這幾年,哈市早餐在種類上,還是局限在稀飯油條、煎餅包子、面條之類,小吃文化沒有滲入早餐供應。難在哪呢?一位經營早餐的業主劉銘生說,要是經營『東北名小吃』,成本就要翻好幾倍,當天賣不掉還要保存,還要花錢去學。成本增加,價格上漲,怕食客接受不了。曾多年從事飯店經營的王先生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哈市區常住人口300餘萬,按10%在外吃早餐計算,每人每天花費兩元計,1年中去掉百餘天的節假日,早餐市場年銷售額近億元。

    掘金有方

    哈工大經濟學博士楊承說,早餐是否盈利關鍵在於經營上,政府也應該給予優惠政策,如在稅收或在管理費上適當減免。同時,經營早餐還要與地方名小吃相結合,培育一批有自己特色的能叫得響的早餐產品,也可以學習洋快餐,均衡營養,成套搭配,不同搭配的早餐價位可不同,利於拉大利潤空間。快餐店經營早餐有一定的優勢,按這個思路經營,到時早餐會成為一個利潤增長點,還可以開發早餐晚做市場,把早餐成品批量生產,免除上班族家庭現做早餐的麻煩。

    目前國內許多城市通過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方式實施早餐工程,取得了成功經驗。北京市打破舊有早餐市場一家一店的經營方式,采用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建立早點加工中心,通過配送將早點輸送到終端網點銷售,減少了人力物力,形成了規模效應。濟南市早餐工程與下崗職工再就業工程結合,既保證了市民早餐供應,又安置下崗職工2000多人就業。在哈市,早餐市場的廣闊前景已初露端倪。據哈市餐飲協會統計,哈市主食需求量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遞增,推動食品工業以13%的年遞增率生長。哈市2000年曾在主食統一加工配送上嘗試過『小餐桌工程』,發揮過國有糧店富餘加工能力為民服務。一些糧食加工企業也曾問計於市場,從早餐裡掘金。但這些『吃螃蟹』者因沒有統一規劃和指導,沒一家長久堅持下來。

    『人們吃早餐不可能到很遠的地方,做大早餐工程出路就在社區。』道裡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劉貴海告訴記者,他們正在與湖南華天集團在哈開辦的永源放心早餐公司洽談,聯合籌建『放心早餐工程』,擬投資250萬元,建成一處中心廚房,配置200輛移動小廚房餐車,可以提供三大類48種早餐食品,使市民吃上營養、衛生、快捷、經濟的美味早餐,還能安排400名下崗職工再就業。南崗區近日已將『放心早餐工程』納入『推進再就業工程』之中,目前正在選項論證,計劃向社會招標。市民期待更多的早餐工程形成氣候,讓人們吃好早餐,保證精力充沛地學習工作。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