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16日電昨天,哈爾濱市市區再次出現浮塵天氣,記者在呼蘭縣農村采訪時發現,起防風固沙作用防護林遭伐現象嚴重,石人鎮金星村一次就砍掉4800棵。
當天7時40分,記者乘車來到呼蘭縣石人鎮,經當地居民指點來到不遠處的金星村。一進村口,記者便看到近千棵田邊防護林被成片砍掉,白花花的樹樁在陽光下十分顯眼。來到村北側,樹木遭伐情況更為典型,記者粗略數來竟多達兩三千棵,備受護衛的農田變得毫無遮擋。記者注意到,砍伐現場留下的樹樁小的直徑10幾厘米,大的30多厘米,看上去樹齡並不長。
據旁邊耕地農戶介紹,這些樹樹種為楊樹,多為80年代後期種植的,除個別樹表面有『起包』現象外,大多數『無病無災』、長勢良好。今年春節過後,木材商販將村前村後這些林木悉數伐掉,並就地造材截成規格原木,足足乾了將近一個月,拉走上百車。沒了路邊這三趟高大楊樹,村民們覺得風比以往硬了不少。村民們表示,村上將這些年頭並不算多的樹木賣掉,不過是想早點換些錢花。他們還告訴記者,如此大面積砍伐防護林情況還發生在全盛村、三家村等多處村屯。
呼蘭縣林業局資源股負責人表示:該縣去年至今共砍伐林木四五萬棵,大部分為防護林。除相當部分病害樹外,長到樹木成熟期更新采伐至少上萬棵,其中金星村批准砍伐防護林樹木4800棵。該負責人解釋說:這些防護林多為楊樹,長到21年進入樹木成熟期,按規定可以批准進行砍伐。至於好多防護林剛過成熟期,當地村委會就申請采伐情況,這位負責人坦言,是因為村上經濟負擔比較重,有80%林木林權賣給了個人,都等著林業部門早日批准砍伐。他強調更新林帶必須重新栽種幼樹苗,但同時承認要起到防護作用還得不少年。
據市林業局林政資源處姓高同志介紹:楊樹成熟期在20年至到25年,此時樹木胸徑為20厘米至25厘米,樹木根部直徑應為30厘米左右,不發生病蟲害情況下,生長到三四十年沒有問題。該局對外縣市每年樹木采伐量有定額,在不超過采伐計劃情況下,采伐地點和采伐樹木類別、種類及數量,由當地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審批。
環保專家指出:我市近年多次出現的沙塵天氣,與市區周邊防護林的砍伐、濕地的開發,造成綠色生態屏障消失有很大關系。如今,我市呼蘭、雙城、五常等處林網密度減小,形成了4000多畝嚴重沙化帶,其中呼蘭縣對青山一帶1000多畝的土地沙化,雙城對面城子地區形成了2000多畝的嚴重沙化帶,太平區民主鄉壩外地1000多畝草原被破壞。
專家呼吁:遏制土地沙漠化,全力改善生態環境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