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18日電16日,伴隨著7級大風,哈爾濱市出現今春以來第三次浮塵揚沙天氣。據哈爾濱市氣象臺預報,連續3天的浮塵、揚沙天氣已在16日夜結束,17日白天哈市風力仍然較大。據哈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室主任劉振忠介紹,大氣監測數據顯示,16日哈市上空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出現異常高值,從11時起逐漸增高,到15時達到最大值,15時後逐漸降低。據省氣象專家介紹,此次浮塵揚沙天氣是由於大風吹起地面塵土加上高空吹來的沙塵共同作用產生的,其中雙城市出現沙塵暴,而高空沙塵則主要來自內蒙古中西部地帶。
連續的浮塵揚沙天氣給人們敲響警鍾,構造堅固的防沙防塵屏障刻不容緩,我省及哈爾濱市的有關部門已意識到這一點。
據哈爾濱市林業部門介紹,今年哈市將建生態功能林550萬畝,每個區都有生態功能林。據哈市道裡區農委主任李海介紹,所謂功能林就是把林種在跑風口上,今年該區投資320萬元退耕種林4675畝,其中功能林200畝,退耕還林4400畝,今年種樹比去年增長22.5倍,以後每年都以這個速度增長。
據黑龍江省林業廳造林處處長於德勝介紹,今年全省要在年內完成退耕還林360萬畝,其中宜林荒山荒漠180萬畝、退耕還林180萬畝。
哈市各界人士為此紛紛提出建議。哈爾濱市政協委員、氣象專家、市氣象局副局長郭家林說,僅建幾米寬的環城林帶是不能根治沙塵的。借鑒莫斯科、華沙、倫敦等國外城市都有大面積的城市森林的經驗,哈市必須在西南、西部、南部建設大面積的生態森林,來增加空氣濕度和吸塵作用。哈爾濱宜建生態林鎖住沙塵入口,以寬闊的森林帶阻擋從沙源地低層輸入哈市的沙塵。必須由政府規劃,將一些過量的耕田變成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