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4月20日電今年是哈爾濱全面實施生態型園林城市建設的第一年,在工作目標中,有關部門將『對道路兩側環境進行綜合整治,並建設一批環境優美的景觀大道』列在了第一位。
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道路翻漿一直是我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大頑癥。到目前為止,我市僅一類街路發生翻漿路段就有一萬餘平方米,二三類街路的情況則更加嚴重,翻漿路段面積與往年相比大幅上昇。 近日,記者對市區道路翻漿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
市區路面『毀容』調查
道裡區--安發橋上,幾處大的翻漿路面已被步道板填堵,但由於過往車輛的碾壓又塌陷進去。商業大學前的通達街路段,多年來便凸凹不平,現在的路況就更加糟糕,翻漿後形成的橫楞高低起伏,如同臺階,車輛經過時顛簸搖晃得很厲害。民安街、撫順街、共樂街、安心街、工部街等街路的翻漿現象也十分嚴重。安心街上一處一半塌陷、一半凸起的地面高低落差足有半米。據附近小攤的攤主告訴記者,連日來,這裡已發生多起翻車事故。
道外區--承德橋上數十米的路段坑窪連片,遂道內翻漿路面也有十幾處。太古街上也有大片翻漿路面,最深的地方達到30多厘米。北環路是我市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在道外區十二道街附近的快車道上有一個10平方米左右的大坑,坑裡雖然填了不少沙石,但還是讓不少躲避不及的車輛『紮』進坑內。
南崗區--奮斗路、花園街、大直街等部分路段損毀嚴重,車行艱難,沙土飛揚。在奮斗路秋林商廈門前路段,有近一二百米的路段全部翻漿,過往車輛小心翼翼,交通時常堵塞。在中和街與蘆家街交叉口處,一個塌陷後形成的大坑,使本來就不太寬的街道變得更加狹窄。在大成街上塌陷的大坑有十幾處,一些地方新堵上的步道板又被車輛碾碎塌陷了。哈爾濱火車站通往博物館的路段由於大面積翻漿,路面坑包林立,有的地方連路基都裸露出來了。
太平區--在東直路靠近太平橋附近有幾百米長的翻漿路面,其中在太平文化宮前的一處大坑深達20厘米。在這裡,記者見到一輛出租車的底盤被一處翻漿後形成的凸包刮了,司機停下車抱怨著彎腰查看。
香坊區--通鄉街上,翻漿形成多處路面斷裂,除了大大小小的坑,還有許多裂縫。種子公司附近的路中央有一處深溝,溝口直徑足有半米、深也有十幾厘米。香坊大街東部翻漿形成的大坑有幾十處,尤其在2路、3路、17路公交車終點站,由於常長時間被大車碾壓,路面損壞相當嚴重。在香吉街東部,多處路面翻漿形成的包坑過多,使不少公交車不能正常停靠站臺。據一位常在此經過的行人講:由於路損嚴重,有的公交車不得不將線路分流到別的街路上去了。在通天街、通站街、司徒街,也或多或少地出現了損壞,形成的大坑小的如盆底大小,大的則可見到底下的沙石。
動力區--和平橋下,翻漿現象也十分嚴重,不少車輛因不及躲避,而變得東搖西晃。據一位司機講,這裡翻漿現象年年發生,有關部門也年年都維修,但不知為什麼就是不能根除這一『頑疾』。據了解,這段路為交通事故高發區。樂園街、體育街的部分路面損壞也很嚴重,其中樂園街上從大慶路至絕緣材料廠門前整條道路翻漿,最大落差達半米左右。
路面翻漿6種原因
哈爾濱市道路翻漿現象為何如此嚴重?記者采訪有關部門得知,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氣候因素這是造成我市道路翻漿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專家介紹,由於我市地處東北,緯度較高,四季溫差達70度左右。受此影響,采用瀝青、混凝土等有機質構築的城市道路極易出現網裂、松散、脆皮等18種道路翻漿常見病。天熱時,道路就會變軟,路面呈現波浪形;冬季氣溫下降,路面就會被凍裂。由於材料技術上的原因,這一問題長期以來沒有得到解決。而采用相同的道路建設材料和工藝的南方城市,情況就要好得多。專家表示,采用適合北方氣候特點的新材料和新工藝,是解決我市道路翻漿難題的關鍵所在。
超期使用目前,哈爾濱市共有1723條街路,其中絕大多數為老城區街路,是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由於當時的設計標准較低,那時建成的道路通車載重標准為4-7噸,而道路設計標准為10年。據調查,目前,全市42條主乾街路有26條出現不同程度的翻漿,而這些主乾街路近三分之一超過設計使用年限,如珠江路、承德街等12條此類街路已成了翻漿重災區。據統計,全市目前有60%的道路已超過設計使用年限。
不堪重負如今隨著哈爾濱市物流業的飛速發展,重型車輛與日俱增,已遠遠超出了我市道路的承載能力。有關專家介紹,載重10噸的貨車超載1倍,對公路的破壞力相當於正常載重時的16倍;超載2倍,對公路的破壞力增加80倍。1條設計使用壽命為15年的公路,如果行駛車輛超載1倍,其使用年限將縮短90%,即只能使用1年半。
質量原因一些道橋專家認為,有些街路翻漿與『豆腐渣工程』也有直接關系。按照道路施工標准,道路的結構層為50至60厘米,即40至50厘米厚的白灰土、6厘米的碎石油穩層、4至5厘米的瀝青混凝土。但一些施工單位為追逐超額利潤,偷工減料,降低施工標准,致使有些道路竣工不久,就出現塌陷和春季翻漿問題。
人為破壞頻繁挖掘地下管線的『拉鎖路』現象和野蠻施工行為,也是造成翻漿的重要原因。據有關專家講,我市的一些地下管線陳舊、老化比較嚴重,自來水、電力、電信、水利、煤氣等方面的管線眾多,經常會發生一些泄漏的故障,使『拉鎖工程』遍布全市街路。還有一些單位違章作業,在冬季進行施工,結果對街面造成嚴重破壞。
養護不足由於道橋部門經費短缺,導致許多街路重建輕養,道路失修、失養嚴重。按照建設部有關標准,哈市一類街路每平方米道路維修費為5.82元,每年需注入養護資金9000萬元。而目前哈市道橋部門一年所投入的維修費用僅1900萬元,缺口巨大。
如何抹平城市『創傷』
面對『千瘡百孔』的城市翻漿路面,市道橋管理維修處作為主管部門也正在努力解決。據了解,哈市道橋部門已出動10多支施工隊,動用數十臺機械設備,使40餘條翻漿路得到了修復。但是,所謂的修復,准確地說應該算做臨時修補,像北環路、大成街、安發橋等翻漿路面,目前維修的材料只是碎磚、沙土或步道板。用這些東西填堵後的坑面經過幾天的車輛碾壓還會『舊病復發』。
如何根治城市翻漿路面?市道橋專家建議:
新建路實施新標准 在幾年前,市道橋建設便提高了建設標准,從以前的40至50厘米道路結構改為73厘米,同時改基層為三層三灰碎石,路面為三層混土瀝青。這種設計方案經過多方試驗,證明極適合東北地區。
采用新材料新方法 以前的道路在天熱時,路面多數會變軟,由此出現路面波浪形;冬季時路面則會被凍裂,從而在開春時翻漿。對此,道橋部門在道路建設中采用了新型材料———改性瀝青,通過新工藝提高瀝青混凝土的性能與濃度,使其在夏天不化、冬天不裂。
對『問題路』實施『內科手術』 對於目前正在翻漿的路面,市道橋部門也改變了以往的做法,以治本出發,對『問題路』實行深層次的『內科手術』。目前,道路深層凍土尚未全部融化。現階段對於翻漿路面的修補主要是簡單填平,待凍土全部融化後,道路就會處於深層翻漿,到時,路橋部門將采用深層切割、大面積維修的方法,使『問題路段』一次治愈。
在采訪中,有關道橋專家也表示,即使有了新的工藝與維修道路的方法,情況也不容樂觀。因為翻漿路面不斷增多,維修資金缺口也越來越大。這也成為我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大『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