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4月21日電 記者蔣昇陽報道:哈爾濱市城市社會最低保障醫院是哈爾濱市第四醫院開設的該市唯一一家以低保人群為診療對象的醫院。近日,記者來到這裡采訪時驚訝地發現,這家因收費低廉而深受低保人群歡迎的醫院成立不到一年,卻面臨入不敷出、經營虧損、難以為繼的窘境。這究竟是什麼原因?記者對此做了一番調查。 據哈爾濱第四醫院主管業務的副院長鄒志剛介紹,該院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在哈爾濱市15萬個低保戶中,60%以上是因病致貧的。出於救死扶傷的責任感,四院於2002年5月27日正式成立了低保醫院。 為減輕低保患者的負擔,醫院規定:只要能確診就不安排高檔儀器檢查;只要能保證療效就不使用貴重藥品。同時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低保人群憑《低保手冊》就診免收掛號費;對常見的50種內、外科疾病,實行低於同級醫院收費30%至50%的辦法;制定了24種外科疾病單病種收費最高限價,如單純性闌尾炎最高收費限價為980元;對26種內科疾病處置費減免10%;住院費減免50%。截至今年3月31日,低保醫院共診治病人1466人次,其中住院病人216人,做手術33例。就診患者的總體費用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有一位名叫趙秀麗的低保對象,三年前患上了子宮肌瘤,看了幾家醫院,手術費用都在5000元左右,她一直忍著病痛,不敢走上手術臺。去年7月,趙秀麗在低保醫院順利做了手術,前後住了10天院,總共花了2000元錢。病愈後的趙秀麗含淚說:『多謝低保醫院治好了我的病,我准備出去找份工作,爭取自食其力,不再依靠政府的低保救濟,讓政府把低保投給比我更困難的人。像這樣收費便宜的低保醫院應該更多些,讓那些因病致貧的人都能治好病。』 開診近一年來,低保醫院因優惠比照正常標准收費總共少收入近25萬元,但這並不是低保醫院陷入窘境的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在於,盡管收費低廉,但大多數低保患者仍因身無分文治不起病,近一年來前來就診的有200多人需要手術治療,其中許多患者只需花幾千元做手術就能康復,但就是沒錢治病,只能含淚離去。這使得低保醫院接診病人少,手術病人更少,只有可憐的33例,醫療收入連支付醫護人員的工資都不夠,豈能不虧? 低保醫院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劉連沬帶記者去病房看望了一位叫賀定海的低保患者,他患了幽門梗阻,一年中體重下降了40斤,急需做外科手術,卻無論如何也掏不出6000元手術費。劉連沬說:『看著這些沒錢治病的患者無奈離院,做醫生的真是心痛,可是救助這些人,單靠醫院實在是無能為力。』 記者打電話給哈爾濱市民政局低保處,回答是目前財力有限,只能支付低保人群的低保費,醫療保障尚無力顧及。 哈爾濱市低保醫院的負責人表示,無論遇到多大困難,他們都將把低保醫院辦下去,做好這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他們認為,由於大多數低保人群是因病致貧,給他們發低保費只能治標,解決他們的醫療保障問題,治好他們的病,幫助他們恢復勞動能力,纔是治本之策。他們呼吁,政府方面對低保醫院給予一定的支持,建立低保醫療專項基金,由指定機構負責發放並監控;把社會各界對貧困群體的捐贈統一管理、合理使用。 |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