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戰斗中的護士節——記黑龍江省抗非一線的白衣天使
2003-05-12 06:02:1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5月12日電『沒有人知道你是誰,沒有人看見你的美,在生死交融的一瞬間,你釋放出最聖潔的光輝……』當抗擊『非典』的戰役在黑龍江省打響後,戰斗在『抗非』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更加認識到了任務的艱巨,一支由白衣天使組成的戰斗隊伍,面對著前所未有的硬仗,正勇敢地扛起肩上的重任,戰斗在抗擊『非典』的最前沿。

    一年一度的國際護士節再次如約而至,在這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特殊時期裡,這個節日的到來讓所有的護士為此而更加振奮和自豪。帶著崇敬的心情,記者對戰斗在抗擊『非典』一線的白衣天使們進行了走訪。

    面對陌生的『非典』,每一位上一線的醫護人員隨時都面臨死亡的威脅。但讓人們感動的是,那些平時看起來弱不禁風的護士們竟然如此義無反顧。

    4月25日,哈醫大一院發現了全省首例『非典』疑似病例,拉開了黑龍江省與『非典』短兵相接的序幕。在人人談『非典』色變的時刻,白衣天使們沒有退縮。哈醫大一院眼科二病房護士劉麗娟的丈夫身患骨癌,已經無法行動,但她仍積極遞交了請戰書:『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知難而進抗擊病魔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大家,小家的困難我可以克服。』黑龍江省醫院感染內科護士郭金鶯因丈夫在外地服役,為了照料年幼的孩子,曾在一個月前申請調到不值夜班的科室。但當『抗非』任務擺在面前時,她沒有多說一句話,將1歲半的孩子托付給鄰居便留下與同事們共同戰斗。劉海燕的孩子剛剛11個月,27日感染內科接到收治留觀病人的任務後,她沒有來得及回家打個招呼,只是打電話告訴家人:『從今天開始,給孩子斷奶吧。』呼吸內科護士王晶從北京接受培訓剛剛回來,得知醫院開始收治留觀病人,便要求立即投入工作。在醫院『攆』她回家與父母共進晚餐的情況下,吃過飯沒有過夜她便又回到了崗位。在護理部打電話找腦外科護士長安排發動護士報名上一線時,接電話的護士許天英問明情況當即表示:『不用找護士長了,我去!』

    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留驗站老護士長馬桂英今年45歲了,已經內退在家的她,又主動請纓來到留驗站,與年輕的護士戰斗在一起,向她們傳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董妍是孩子媽媽中孩子最小的一個,為了抗擊『非典』,她狠心地把出生纔9個月的孩子的奶給斷了。護士趙學勤家裡12歲的兒子腿骨折躺在床上一個多星期了,她也沒有抽空回去看一眼。護士劉瑞琪不顧自己安危兩次登機將發熱旅客帶下飛機,送到救護車內進行體溫測量。5月2日,剛剛參加完戰斗的護士劉瑞琪向領導請戰道:『還是減少污染環節吧,讓我上飛機!』朴素的話語,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心靈。作為母親,誰願意拋下年幼的孩子?然而記者在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了解到,戰斗在這裡的22名醫護人員中,有14個是孩子媽媽。她們撇下家裡需要照顧的老小,義無返顧地走上了排查『非典』一線,為市民把好疫病進入的關口。

    『非典』給人們帶來了恐慌和焦慮,曾使多數人臉上的表情變得冷漠,目光變得茫然。然而,當你來到白衣天使們的身邊,這一切就會發生變化,因為她們的心靈充滿陽光。

    發熱留觀的病人由於被隔離,加上對疾病的恐懼,情緒變得異常煩躁,對醫護人員也充滿抵觸情緒,甚至破壞醫院的器械和門窗,這無形中給醫療護理帶來了困難。面對這些,哈市胸科醫院特診病房護士長陸濤沒有退縮,有的只是必勝的信心和與困難抗爭的勇氣。她明明知道每接觸一次病人就多一次感染的危險,但她還是不厭其煩地一次次來到患者床前為其做心理疏導,告訴病人『非典』可防、可治,消除患者恐懼心理。就這樣,情緒衝動的病人也漸漸變得理智起來,增強了與疾病抗爭的決心。

    黑龍江省醫院呼吸內科護士王晶只有24歲,個子不高,小巧玲瓏,但在北京接受過培訓的她卻成了留觀病房中最忙碌的人。消毒隔離措施、病人排泄物處理等等工作都要她來手把手地教給大家。因為工作任務重,長時間戴著口罩,她的臉被勒出了兩道血腫。但王晶從不以『師傅』自居,當病房內原來的負責護士因身體原因不得不撤出時,護理部原決定讓王晶任護士長,但她表示:『我還年輕,還是讓更有資歷的人來當護士長吧。請領導放心,無論誰來當,我都會全力配合,協助護士長把工作乾好。』

    哈醫大一院泌尿外科護士穆素紅作為科內護士中惟一的黨員,率先請纓支援一線。她與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擔當起了護士和護工的雙重工作。厚厚的隔離服捂得人透不過氣,身背十幾公斤重的噴灑設備,每天要來回十餘次,藥罐內濃重的消毒水味道隔著口罩和防護鏡仍嗆得她直流眼淚,加之隨時面臨可能直接接觸『非典』病人的危險,穆素紅仍以超常的毅力和同事們日夜堅守在一線。

    孫志紅是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的護理部主任,在『抗非』戰役打響的夜裡,她悄悄告別了熟睡中兒子,只留下了一張紙條,至今仍堅守在『抗非』一線上沒有回過家。多日來,她一改原有在青年護士面前嚴肅的面孔,像母親、像姐姐一樣,手把手地教護士們怎樣做好自身防護,從一層層地戴口罩到一件件防護品的佩戴,『喋喋不休』、語重心長,護士們這時纔意識到?熏護理部主任往日的嚴肅源自於對她們的愛護。按照醫院規定,特診病房的護士24小時一輪換。由於『非典』突然襲來,又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為了有效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孫志紅在每一名護士上崗前都要親自進行嚴格培訓,從穿脫隔離服到如何護理感染或可能被感染的病人,怎樣預防和控制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等,每一個細節都要示范到位,幾天下來,她瘦了一大圈。由於特診護士工作頻繁接觸冷水,她的風濕病犯了,腿也腫了,可為了鼓舞大家的士氣,她忍著疼痛,常常在沒人看到的時候揉揉腿,把藥吃下。

    戰斗在急救第一線上的白衣天使的足跡也踏遍了抗擊『非典』的前線。直到現在,『120』急救中心參加轉運我省第三例『非典』疑似病人的護士鄭紅姬仍然關心著張某的病情。鄭紅姬4月30日上夜班,當天夜裡她突然胃病犯了,幾乎疼得一宿沒合眼,有兩次出車任務都是同事替她去的。等到第二天7時,接到轉運『非典』疑似病人張某的指令時,胃疼剛剛緩解的鄭紅姬二話沒說,立即穿上防護服衝上了一線。

    一次轉運需隔離的發熱人員時,鄭紅姬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戴著20層厚的口罩,整整等了3個多小時。那天氣溫較高,時間久了,真有缺氧的感覺。一次性的隔離服內熱氣形成了水珠,手套早被汗水浸透,即使這樣,身體虛弱的鄭紅姬還是一直堅持到任務結束。

    王海霞是『120』急救中心年齡最小的護士,今年只有22歲,但在實際工作中,她事事搶在最前面。因為她轉運可疑『非典』病人數量最多,個子不高的她被同事們稱為『轉運可疑病人專業戶』。4月25日,王海霞接到轉運與我省首例『非典』疑似病人有接觸的兩個留觀人員的任務,趕到現場後,二人對留觀隔離有顧慮,所以遲遲不肯上車。雖然王海霞在隔離服的包裹下已經大汗淋漓,但仍堅持與防疫站的工作人員對二人做思想工作,最終將二人勸上車送至留驗站。等她回到急救中心時,因為虛脫暈倒在車庫中。隨後的日子,王海霞並沒有退縮,依然堅守在急救第一線上,並用忘我的精神感染著急救中心的每一個白衣天使。

    那些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有很多還是父母膝下的『乖乖女』,是男朋友精心呵護的『女王』,更有些是年幼孩子的母親,承擔著家庭的重擔。在她們不顧安危置身險地的時候,身後從未缺少家人和社會的支持、理解、關懷和奉獻。

    黑龍江省醫院南崗分院腦外科護士程潔原定於5月份結婚,但由於在『非典』病魔襲來時程潔積極請戰,即將牽手的一對准新人不得不重新體驗『千裡姻緣一線牽』的滋味。4月29日程潔走進隔離區後,男友往程家跑得反而更勤了,因為他知道,女友最擔懮的不是自己『跑了』,而是家中吃不香、睡不著的父母。但屬於年輕人的浪漫是『非典』病魔也無法壓抑的,每天21時整,男友都會打來電話,向程潔說一聲『我愛你』。即使程潔在隔離區裡不能親自接聽他的電話時,短信也會將這最溫馨的三個字及時送到。此外,男友每天無論多忙都要抽時間給程潔寫一封信,他要記錄下這非常時期非常的愛,作為愛情的見證。

    李麗是哈爾濱市傳染病醫院特診病房的護士,工作在與『非典』抗爭的前沿,不知什麼時候纔能下來,照顧老人和孩子這副家庭的重擔不由分說地壓在了丈夫一個人的肩上。丈夫每天上班工作,下班買菜做飯,還要照顧老人和孩子,很辛苦,但卻沒有任何怨言。他愛她的妻子,他不想讓她去前線,也知道那裡很危險,同時他更知道妻子是一名護士,特診病房需要她。妻子也明白,丈夫心疼她,但是在這關鍵時刻,她必須去。於是,李麗就這樣告別了家人,丈夫也只能把每天的擔心化作對妻子的鼓勵通過電話告訴她。由於工作忙,李麗與家裡的電話聯系也漸漸少了,但此時的丈夫更加理解妻子,他一邊照顧孩子和老人一邊忙工作,為了讓置身前線的妻子放心,丈夫越來越覺得肩上的責任好重,好重。

    聽說孩子要去北京支援首都抗擊『非典』,『120』急救中心護士於麗洋的父親自豪地說:『這纔是我培養出來的女兒,如果人民需要我,我也可以隨時奔赴前線。』作為『120』急救中心『抗非』一線護士的父親,於洪慶一直默默地支持著女兒。於洪慶說,從小於麗洋就是個熱心的小姑娘,看到別人有困難她總是想去幫助,甚至經常找來自己的父親幫助別人。從她第一天請戰上一線工作,他就在電話裡為她的決定而豎起了大拇指,畢竟她很年輕,沒有家庭的負擔,父母也不需要她照顧,而且作為一名護士,此時走上一線更是責無旁貸。至今已經有1個月的時間沒有見到女兒了,更多的交流都是他在電話裡對她的支持和鼓勵,在此他要告訴女兒:『全家人都支持你的工作,我們為你而驕傲。』

    5月8日,當即將走進隔離病房的省醫院南崗分院周圍血管病科護士靖冬梅告別家人時,兒子所在的香坊區第一小學的張校長、李麗班主任和其他一些教職員工也來為她送行。當時靖冬梅家的玻璃恰好打碎了一塊,學校得知後馬上安排人員維修。現在,每天放學後班主任李麗都將靖冬梅的兒子送回家,交到老人手中,正因如此,靖冬梅在隔離區內乾得格外踏實。王雙燕在虹橋小學二年級上學的女兒同樣受到了學校的格外照顧,班主任裴曉然得知王雙燕進入隔離區後專門打電話來慰問,並要求同學們對她的女兒多多幫助。王雙燕還『走進』了女兒同學們的日記,成為孩子們心中的英雄。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