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平凡日子裡不平凡的展覽 行為藝術悄然登陸哈爾濱
2003-05-12 11:22:50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東北網哈爾濱5月12日電 近日,8位行為藝術家在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暴力、死亡、時尚空間』行為藝術展,表達他們對戰爭與和平、生命與死亡的思索。 第一次永遠值得紀念。行為藝術第一次登陸本埠,我市觀眾第一次接觸行為藝術……對於容納如此多第一次的展覽,我們不得不真實記錄。 一個平凡的日子,舉行了一次不平凡的展覽。
一個名為『暴力、死亡、時尚空間』的行為藝術展,靜悄悄地登陸我市。一切都很平靜,並不隆重的開幕式,寥寥無幾的觀眾,並不意味著展示的失敗。藝術家們用特殊的方式,帶給人們特殊的視角,低調中他們並未停止吶喊。 731遺址上的行為藝術展 2003年4月19日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在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暴力、死亡、時尚空間』行為藝術展。
8位來自北京、澳門、哈爾濱等地的行為藝術家們通過他們的行為藝術表達他們對戰爭與文明、生命與死亡的思考,並以『暴力、死亡、時尚空間』的藝術主題探討藝術與生活的觀念。通過他們的行為表演,讓人們看見什麼是罪惡,什麼是美好! 據本次活動的策劃人沈少民介紹,行為藝術是美術領域一環,針對以往藝術形式表現力的不足,促使藝術家們轉向使用自己的身體,展現對時間、空間、觀念的深度思考。本次來哈的藝術家全是國內現代藝術領域的先鋒,此次表演表達出強烈的反戰信息。他們用獨特的行為藝術給哈市觀眾呈現了一場全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 據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罪證陳列館館長王鵬介紹,舉辦這次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該藝術展對廣大市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牢記戰爭對人類和環境的毀壞,讓人們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同時希望該活動能夠引起其他藝術家的共鳴,創作出更多的藝術作品。 將『暴力、死亡、時尚空間』與『731』這個令世人發指的名詞聯系在一起是當下現實的直覺反映。在這個歷史現場之中,人們看到、聽到、聞到的是侵華日軍的殘暴事實。中國人不會忘記,當年侵華日軍第『731』部隊在這裡滅絕人性地用活人進行鼠疫、傷寒、霍亂、炭疽、凍傷、結核、梅毒以及耐熱、飢餓、毒氣等試驗,前後使3000名中國人和前蘇聯、朝鮮、蒙古人慘遭虐殺,制造了一個個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 王館長說:今天,走進這個『食人魔窟』的現場,雖然,『731』這段歷史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是,人類戰爭、暴力、死亡、生化武器及恐怖主義的威脅還沒有停止,呼吁人類和平是每個人的責任,將藝術活動的場地安排在這裡,無疑具有特殊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另類表現方式的主流人文關懷 在開幕式上,參加藝術活動的全體藝術家與現場的觀眾一起進行了一次互動的行為藝術———集體閉上眼睛,靜靜呼吸一分鍾,作為對『731』遇難者的緬懷與紀念,同時也是對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的一種悉心的體驗,使大家從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抽離出來,仔細感知我們生存的世界是如此親切。 記者看到,在現場創作中,行為藝術家們各出『怪招』,但據他們闡述其實都有特別的寓意,直接指向了當下的生活狀況和反對戰爭的主題。 著名旅澳藝術家沈少民表演的作品《蛋、正在起飛的昆蟲》,是以骨為主要材料的裝置藝術。他的代表作品《新爬行動物》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作品以各種動物的骨骼為主要材料,在進行類似博物館制作動物骨骼標本般的加工制作後,按照解剖規律拼接成一個個新的物種,變異的物種。如,將幾頭牛的肋骨重新連接,組成長長的胸腔,在頸部安裝一個人類的頭骨,將人變成一種爬行動物。當觀眾面對這樣一件作品,如標本一樣擺放在面前時,很難不有所觸動。人類文明的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環境的破壞和污染。如果有一天擺在我們面前的標本不是一件藝術作品,而是活生生的因核輻射或環境污染所變異的物種,那將是不堪設想的。作品透露出的對人類生存環境的關注,以及由此所引發的種種負面現象的擔懮,發人深思。 當代軍旅藝術家俊勤的參展作品《橄欖種植》令人一目了然。作品通過盆植橄欖提出『和平』話語。盆植的橄欖枝葉上被捆綁上戰爭玩具,如士兵、坦克等戰爭的象征物,對戰爭與和平這一主題進行思維轉換,對戰爭、和平、生存和死亡的話題進行深入的思考。 哈市現代藝術家張灝的參展作品《飛機、謊言、錄像帶》 ,運用結構手法,對『9.11』恐怖事件進行圖像意義上的解析,用幽默的行為攝影針對戰爭與媒體、大眾的關系進行分析,對電視媒體娛樂化傾向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立場與看法。 行為藝術家楓翎的作品《2003·聖母》 以行為表演為主。藝術家將自己扮成聖母形象,出現在現場,懷抱象征戰爭的炮彈。通過聖母形象與戰爭產物的並置,對戰爭與和平、宗教與人文關懷等當代人類的所面臨的問題與處境提出警示性思考。 行為藝術家蒼鑫參加過意大利、日本、挪威等國際展覽。他的參展作品《交流》也是以行為表演為主,他用舌頭對觀眾提供的各種物品進行物體探知,包括土地等媒介,通過這樣一種行為,呈現人類接觸和交流體驗的一種開放化表現,表現人類的渴求與無奈並存的心態。 特殊表演的誠懇包容 記者在現場看到,慕名前來觀瞻展覽的有200多人,其中有近百名學生。活動開始前,記者隨機問了幾位現場的觀眾,發現不少人一談到『行為藝術』,馬上就想到諸如裸奔、吃穢物等極度不雅的舉止。少數人還對『行為藝術』能不能算作藝術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據策劃人沈少民介紹,本屆『 暴力、死亡、時尚空間』是近年來行為藝術家在哈爾濱的首次集體展示,觀眾可以完完整整地觀摩到一件行為藝術作品從頭到尾的創作過程。而且,這批行為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並不希望觀眾惡心難受,呈現的都是正面的藝術形象,並且直接對人們當下的生活狀態有所指。 記者發現,現場觀眾並大多饒有興致地觀摩著,仿佛在看一部久未發現的優質良品。在整個展示過程中,大多數圍觀者對表演表示接受。觀看了整個展示過程的張女士說:『確實驚醒了我們麻木的心靈,對我觸動挺大。』一位老人對依偎在旁邊的小孫子說:『美國和伊拉克打仗了,又有好多人流血了,這些叔叔阿姨在呼喚和平……』當日的行為藝術共展示了8個作品———『培植新土』、『一分鍾清新呼吸』 、『蛋———正在起飛的昆蟲』、『非典型時尚空間』 、『飛機、謊言、錄像帶』、『橄欖種植』、『731現場—舔』 『2003·聖母』 ,表達了共同的主題:反對戰爭。在展覽當天,參展的藝術家們都非常高興。他們並不把行為藝術看做什麼陽春白雪或反叛另類,真誠地希望與觀眾面對面地交流。他們在展覽當天得到了想要的東西。藝術家們說,哈爾濱的觀眾對新生事物的包容能力很強。很多觀眾看得認真問得仔細,他們誠懇真摯的態度令藝術家們非常感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