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9日電由加工業提供的成品或半成品在人們飲食中的比重,我國是40%,發達國家是80—90%。人們每年在家庭以外的用餐支出,歐美在800美元左右,我國在10美元左右。據此,哈爾濱商業大學副校長、中式快餐研究中心主任楊銘鐸提出:食品企業發展新空間———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郊區的一處非常大的廠區裡,掛著一塊牌子——學子食品有限公司。提起食品生產,人們很容易想到的是先進的啤酒生產線、成堆的方便面,以及生產油、制作面粉等一系列生產場面。但在這家食品公司裡,進行生產的是200名廚師,他們生產的產品是幾乎可以直接端上餐桌的美食。
哈爾濱商業大學副校長、中式快餐研究中心主任楊銘鐸在老工業基地改造的討論中,提出了一個食業的概念,他說:『一說食品生產,人們就想到加工業去了,卻把最大的市場給忘掉了。農產品原料、加工食品、餐桌食品本應當是一個緊密結合的鏈條,政府應當致力於幫助加工業向餐桌食品的延伸。』
為了證明自己的論點,楊銘鐸舉出了一系列的數字,他說:『由加工業提供的成品或半成品在人們飲食中的比重,我國是40%,發達國家是80——90%。人們每年在家庭以外的用餐支出,美國和歐洲在800美元左右,我國在10美元左右。』為此他提出:『一片潛力巨大的市場有待開發,食品企業不應當都擁擠在工業加工的獨木橋上。』
提高餐飲社會化的程度,需要經濟的發展基礎,一個有的是時間卻沒有錢的社會裡,讓人們放棄自己動手,去購買外加工的食品,是不可能的。楊銘鐸宣稱,根據他的研究,中國餐飲社會化的繁榮將在2010年誕生,黑龍江作為農業大省,抓緊動手,是時候了!
作為這種論斷的信仰者,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飲食中心開始不滿足於只給自己的學校提供飲食,他們在學府路一帶建造了12000米的廠房,購買了全套的日本生產的洗菜、切菜、煮飯等設備,開始向社會提供直接食用的快餐,向家庭和餐館提供一些略作加工就可以食用的半成品,例如過了油的魚、醬好的牛肉、自己調了味道一炒就好的鍋包肉、地三鮮。
飲食中心的王秀蘭主任說,目前學子食品公司每天需要生產10萬人的飲食,由於自動化程度非常高,10萬人的飯,200名廚師,1個半小時就完了。她還介紹說,『在國內的其他城市,發展這種社會化的餐飲被叫做城市中央廚房工程。』
『其實我們省前幾年也搞過類似的工程,當時是由貿易局牽頭,但因為勢單力薄,不了了之』,說到這兒,楊銘鐸強調說:『中央廚房工程是規模效益的工程,初期的開拓中,政府的超前引導非常重要,通過資金、稅收、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纔能有望實現搶佔市場先機的目的。』
城市中央廚房工程所提供的服務無疑很受歡迎,黑龍江省輕工業局副局長安敬周說,他盼著這個公司的各種廚房半成品賣到社區,那樣他的家庭就能從繁瑣的廚房勞動中解脫出來啦。而王秀蘭說,解脫勞動只是餐飲社會化的一個好處,它更重要的好處在於營養配餐,可以使社會更多的人享受到營養師的服務。『中國人的飲食營養方面顯然是不行的了,因此這種社會化餐飲對改善整個民族體質的好處是非常大的。』
僅僅把一家一戶的勞動集約到社會化大生產中,並不是楊銘鐸的全部希望。他說:『更重要的是民族食品的工業化,從傳統的民族食品中,發掘出既符合民族飲食習慣,又能夠付諸工業化大生產的食品,纔是最終的目的。這樣纔能產生肯德基麥當勞那樣的食品企業,纔能真正實現餐飲的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