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小雞』養『大雞』 綏化林機廠起死回生
2003-06-24 09:23:4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月24日電在國家大幅度調減木材產量,林機市場日見萎縮的情況下,一個資產負債率達到117.2%瀕臨倒閉的國有企業能否走出困境?綏化林機廠從1996年開始,主動走向社會,尋找合作伙伴,到目前為止,已經招進廠內12戶私營企業。經過幾年的努力,這個嚴重虧損負債、缺乏資金的國有企業,領著一窩『小雞』開始長大,『母雞』開始恢復生機和活力。

    1997年開始,綏化林機廠面向社會發出招募私有制企業進廠的廣告,凡進廠的私有制企業,需要按合同規定每年定額向林機廠上繳一定數額的資金。一個合同期三年,合同期滿後再重新競標招募。幾年來,先後有幾十家私有制企業向林機廠投標,要求進廠的積極性很高。私有制企業為什麼願意交錢進廠,為什麼願意交錢進入一個資不抵債、嚴重虧損的大、老、窮廠?他們說:綏化林機廠雖然是一個極度危廠,但他的廠房、設備還在,它這塊牌子還在。國有企業這塊牌子的市場知名度、信譽度都比後起的私營企業要高,特別是它還有一支歷經幾十年磨煉的技術隊伍,比如綏化林機廠有100多名50歲左右、五級以上的技術工人,及規范的企業管理制度,這就構成了這個國有企業特有的優勢。私營企業機制靈活、責任感強、資金相對充足、有產品、有市場,這些又恰恰是綏化林機廠缺少的。綏化林機廠1萬多平方米的廠房,一百多臺套的設備,2500多萬元的固定資產提供給私營企業使用,使私營企業如魚得水。

    綏化林機廠對進廠的12家私有制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幫助、打造。12家私有制企業進廠後變為林機廠12家分廠,幫助分廠嚴把質量關;在市場營銷上,原來是12家私營企業12支營銷隊伍,現在是工廠一個營銷網絡對外,降低了經營成本;在職工培訓上,工廠定期舉辦講座。工廠的這些做法,提高了私有制企業的整體素質,重新打造、包裝了私有制企業的外在形象。12家私營企業進廠後,私營企業獨立法人的性質沒有變。工廠和分廠是法人與法人的關系,經濟責任、司法責任各自獨立,十分清晰。從外表上看,綏化林機廠這個大殼這個大法人是國有的、公有制的,但它的瓤即12個小法人同時也是獨立的私有制企業。

    這種大機招小機(綏化林機廠在當地是規模較大的機加企業,招進廠內的私營企業大多為機加企業,且規模相對較小)、小機養大機(進廠的私營企業定額向國有企業上繳資金,並無償為企業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公有制企業與私有制企業合作經營的方式,被稱為窩式經營法。

    窩式經營法帶來了顯著的效應。1997年進廠的私營企業主王治冶,原來在廠外他的鍛造機械廠年產值僅有30萬元左右,現在他的機加分廠年產值達到500多萬元,規模、能力是原來的16倍。窩式經營孵化了一大批私營企業。目前,12戶進廠私營企業帶入固定資產670.8萬元,工廠借用給私營企業的固定資產2544萬元,今年預計可以創造產值3540萬元,實現利潤500多萬元。

    幾年來,綏化林機廠與進廠私營企業合作研發出林業機械、農業機械、各種機械配件、礦山機械等一百多種新產品。他們最近研究生產的新型水稻插秧機,技術檔次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日本同類產品水平,而售價僅達日本產品的1/6。同時,他們還為省內外9個企業生產配套產品。幾年來,他們僅通過為大廠吃配,獲加工累計達4000多萬元。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