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垃圾裸露污染環境 哈市三大垃圾處理場亟待『處理』
2003-06-29 06:03:1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6月29日電哈爾濱市日產生活垃圾3500噸,其中絕大部分垃圾被運往東部垃圾處理場、程家崗垃圾處理場、王崗垃圾處理場。按照有關規定,這些生活垃圾至少應進行簡易填埋,否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影響。近日,記者對這3座垃圾處理場進行了采訪和調查,結果發現,這裡的垃圾根本沒有得到有效處理,幾乎都裸露在外,對周邊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

    記者首先驅車13公裡,來到了位於道裡區新發鎮建國村北側的程家崗垃圾場。當記者一路打聽找到建國村時,一股難聞的氣味便撲鼻而來,隨著車往前行,記者發現道路兩側的樹木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樹林中滿是枯枝敗葉,有的樹木已被鋸掉了『腦袋』,路旁的漁塘裡也飄著一層塑料袋。車剛一停進垃圾場,一群蜜蜂大小的蒼蠅便迎面糊來。記者放眼望去,這個大垃圾場裡的垃圾幾乎全部裸露在外。在陽光的照射下,垃圾發出令人窒息的酸臭味。

    這個沒有被填埋的大垃圾場三面是農田和漁塘,垃圾場和農田之間根本沒有圍擋,各種垃圾肆無忌憚地刮向農田和漁塘。據垃圾場道對面匡家漁場漁民史亞鈴講,垃圾場沒建設之前,匡家漁場生意紅火,漁民們每年都能收入幾萬元錢。可自從垃圾場建到附近以來,污染越來越嚴重,一刮風,垃圾場裡飛出的塑料袋飄滿漁塘,露出水面呼吸的魚一不小心就會被塑料袋套住腦袋,窒息而死,加上空氣污染,漁塘幾乎天天都有死魚,無奈,有的漁塘被棄閑置起來。還有,垃圾場四周的農田產量越來越低,每年春播時,農民都要撿好幾天塑料袋,因為一旦塑料袋蓋住土壤,種子根本就發不了芽。

    據垃圾場的工作人員介紹,程家崗垃圾場建於1994年,佔地面積60.6萬平方米,日處理生活垃圾600噸,主要消納道裡地區的生活垃圾。前幾年,附近有充足的土源,城裡運進的垃圾可隨進隨埋,但近年土源缺乏,致使運進來的垃圾無法正常填埋,只能裸露在外。

    從哈同公路進入哈爾濱市,一個大大的垃圾場正好建在公路零公裡處,這就是哈爾濱東部垃圾處理場。記者見到,這個佔地28萬平方米、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的大垃圾場早已飽和,生活垃圾無法填埋進坑,形成了垃圾山,而且四周沒有全部圍擋。近百名拾荒者手拿耙子,絲袋子正在山上翻撿塑料瓶、紙殼、廢紙以及餐飲垃圾。

    如果說程家崗垃圾處理場對周邊的水土及空氣造成了嚴重污染,東部垃圾場最大的污染就是視覺污染。一位經常跑哈同公路線的司機告訴記者,哈爾濱作為省會城市,每年都會有大量外地人來此旅游,可剛一進城,迎接游客的竟是一個大垃圾場,太影響哈爾濱形象了。

    據了解,哈爾濱東部垃圾處理場建於1997年,主要消納道外、太平和南崗東部地區的生活垃圾,是哈市處理能力最大的垃圾處理場。

    在距離哈爾濱市市區7公裡處的哈爾濱王崗垃圾處理場,記者見到,這個垃圾場四周圍擋得雖然比較嚴實,但填埋得同樣不及時,裸露的垃圾刮向了四周的樹木和鐵路沿線。

    據有關專家介紹,目前哈爾濱的生活垃圾采用的是簡易填埋方式,這種垃圾處理方式往往把大量劇毒、有毒物質與生活垃圾一起混合填埋,集中了多種有害成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如果稻田中摻入垃圾中的含鎘廢渣而被污染,稻米含鎘量就會超標,根本無法食用。

    專家還指出,如果連最起碼的填埋方式都不能完成,生活垃圾長期置於地表,還會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尤其是程家崗垃圾處理場,正好位於哈市水源地上游,沒有防滲設施,污水可直接流入松花江,對江水造成嚴重污染。

責任編輯:超級管理員
相關新聞